扬州:农药减施再出新招

04.01.2017  01:32

      近日,记者来到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大众机插秧专业合作社采访,理事徐吉玉正带领社员进行稻田冬季管理作业。“等明年春种时,继续在田边种上芝麻、硫华菊、香根草等作物,不仅能吸引害虫产卵减少害虫对粮食作物的病害,还能美化作物地周边环境,一举多得。”小徐指着他们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说。

      据了解,扬州市许多种植大户以往为了防治病虫害,只使用农药除虫。现在按照制定的农药减量模式,种植芝麻、硫华菊等蜜源植物,既具有吸引虫害、减少对粮食作物的危害的功效,又能吸引寄生蜂等农田害虫的天敌,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田间观赏性。如今,通过种植专门的作物减少粮食作物虫害的生物防治措施,是扬州市农药减量、发展绿色农业的措施之一。而该市农药“减量增效”模式则是指以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融合高效环保农药推广为着力点,以农药减量增效为目标,创新防控方式、集成防控技术,在农药减量的基础上,实现稳粮增收。

      前不久,记者在南京市举办的第32届全国植保双交会上见到了小徐,他正在植保机械展示区选购植保无人机。

      徐吉玉2010年大专毕业后一直在浙江省宁波市一家机械制造企业打工,前年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回到父亲创办的大众机插秧专业合作社负责各类农业机械操作、保养,以及本社的700亩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工作。为了提高统防统治水平,小徐回来后一直在研究水稻的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他发现水稻病虫害防治这一环节是水稻种植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不管是背负式、担架式喷雾器还是自走式大型喷药机械,防治效果差不多,但关键是农药用量有差异。扬州市植保站每次召集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开座谈会强调化肥农药零增长的问题,为此,小徐他们探索多种方式防治,先做生物防治,效果不理想再打药,打药最关键的就是在用药量最少的前提下达到最佳防治效果,而要达到防治效果就得将植保机械升级换代。小徐指着一旁正在测试的一台植保无人机说,这就是在这次双交会上带回来的“成果”。这台植保无人机是第三代产品,动力持久性好,载药量大,而且智能化操作水平非常成熟。智能机的好处是不受地形环境、作物高度影响,在平地、丘陵、坡地作业,通过地面执勤人员辅助,能高效地完成作业。每架次连续工作时间可达10-15分钟,单机单日作业面积达300-500亩,喷洒雾化程度高,药利用率提高40%以上,大量节约农药成本、人工成本。

      扬州市植保站站长丁涛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扬州市农药“减量增效”模式主要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统防统治技术三大方式。

      具体来说,就是应用综合防控技术,减轻化学农药过度依赖。通过加大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控技术筛选和集成,因地制宜加以推广。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扬州市有一个千亩示范区,试验证明运用综合技术显著提高了病虫害的控制效果,减少了化学农药使用。此外,推广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化学农药施用效果。加大高效植保机械示范推广,扶持补助大型植保机械的购置换代。据统计,扬州市2016年化学农药使用总量比上一个5年年均施用总量下降2.6%,取得初步成效。

      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植保专家邵振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部今年重点部署推进的一项工作。这次双交会的主题就是“农药减施增效、农业绿色发展”,而这次双交会最大的亮点就是由专家讲课的“植保技术大讲堂”,来听课人数最多,到植保机械展示区参观了解新型植保机械的人数最多,像徐吉玉这样把高效先进的植保机械直接带回去的有很多。

      据了解,今年农业部制定了以现代植保建设为统领的原则,在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建立了上千亩的化肥、农药减量示范区,并逐步在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地进行推广。通过示范区实践发现,农药“减量增效”模式实施后,减少了试验区一半以上的农药使用量,真正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助力绿色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