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互信增添中美关系发展动力
战略互信增添中美关系发展动力(钟声·习近平主席美国、联合国之行系列评论②)
中美两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不断增长的战略互信,理当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不竭的动力
延续“庄园会晤”和“瀛台夜话”传统,“白宫秋叙”又添生动一幕:习近平主席抵达华盛顿当晚,就同奥巴马总统举行了不打领带的小范围会晤。白宫南草坪、椭圆形办公室、玫瑰园,宾夕法尼亚大道……华盛顿见证,不足两天行程,中美两国元首交流和共同活动时间就近9个小时。谈得深入、谈得交心,中美战略互信水平因两国领导人的进一步熟识、进一步理解而得到新的提升。
两个“大块头”,为建设性管控分歧,构建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而达成战略共识,是振奋人心的事情。全世界都竖起了耳朵,在期待中聆听中美两国增信释疑的信息——习近平主席向美方系统介绍中国的和平发展观、国际秩序观,深入阐述在涉及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问题上的立场,透彻说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奥巴马总统重申,美国欢迎中国和平崛起,一个稳定、繁荣的中国,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利益,也符合美国和国际社会利益。
人们欣喜地看到,双方就近一段时间以来对中美关系颇有影响的网络安全和南海等问题深入交换看法,明确共同利益所在,同意开展良性互动,表明两国完全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采取建设性方式增进理解、扩大共识,把矛盾点转化为合作点。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纯而又纯的世界是不存在的。”然而,避免战略误解误判却是任何一个大国都需要担当的责任。中美关系确实是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虽有广泛共同利益,但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的差异和分歧也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在问:中美双方究竟能不能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理性看待对方的能力与意图?历史上,战略误判带来的严重后果殷鉴不远,今天的人们需要也应当有智慧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相异之处,不能等同于猜忌甚至摩擦的根源。戴着有色眼镜观察对方不行,三人成虎、疑邻盗斧更不行。中美双方当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差异,以积极的举措管控分歧,为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共同进步汇聚动力。
观察中美战略互信的目光离不开亚太地区,这里是中美两国利益交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舆论场上的某些造势,不时充当矛盾分歧的放大器。但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亚太应该成为中美加强协调和配合的合作社,而不应该成为中美互相角力的角斗场”。积极的信号是显见的——中美两军正在推进“两个互信机制”建设,期待中美在亚太地区寻找更多契合点,同地区国家一道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
事实上,中美双方一直高度重视战略沟通,并且在机制建设层面不断拓展。在现有的90多个对话和磋商机制基础上,如今双方又将新增中美经济事务定期通话机制、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等磋商途径。“双方应按轻重缓急逐一妥善处理分歧,逐步建立起对话协商解决的习惯。”习近平主席所言体现了直面问题的坦率态度,蕴含着化解矛盾的政治智慧。“美中两国竞争应该是建设性的,相信双方有能力管控分歧。”奥巴马总统的表态传递了美方的信心。
“此前,美国国内确实对中国内外政策走向有着极大的担忧和误判倾向。习主席的访问对于美方了解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极有益处”“习主席访美增信释疑这个目的完全达到了,比预期的还要好”……国际观察家们纷纷指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让中美战略互信登上了新的台阶。
时代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有现代化的通信和交通手段支持,有利益交融促成的大规模人员往来,中美双方的沟通与理解理当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不断增长的战略互信,理当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注入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