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男子患肺癌 生命最后时刻他想捐出遗体

13.05.2015  10:20

王春意希望入住临终关怀医院 新文化记者 蒋盛松 摄

新文化讯(记者 闫硕) 公主岭农民王春意孤身在北京打工16年,从事保洁、保安服务行业。今年春节,他被确诊肺癌中晚期,当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他很平静地做出个决定,要捐献遗体和角膜供医学研究和救助他人。“想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我知道生病的痛苦,拥有健康多好啊……”昨天,说这话时,他的语气依然平静。

状态平静

昨天,飘着小雨,王春意驼着背,拎着破旧的黑色人造革包,站在 长春 绿园区娜奇美商场门前,等着坐车回公主岭农村老家。

前一天,他到一家临终关怀机构尝试申请免费镇痛药后,没车了,在小旅馆住了一宿。

“现在病情还没变严重,就还是咳嗽严重,可能是我心态挺好,感觉好些了呢……”45岁的王春意,皮肤黝黑、脸庞消瘦,16年前新婚妻子与他分开,以及一场大病后,他孤身到北京闯荡,从事保安、保洁等工作,省吃俭用的,攒下几万元积蓄,这次有病,几乎都花没了。

“起初没当回事,以为是小感冒,没想到一咳就是两个月,后来还咳血。”在工友劝说下,他才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左肺小细胞癌淋巴转移,医生遗憾地告诉他,恐怕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听说后,我一滴眼泪没掉,没少吃过一顿饭,没耽误睡觉,自己都觉得平静得意外,好像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在北京待久了,王春意说话也带着京腔。

心愿已了

病了,工作是干不了了,他想到媒体曾报道的姚贝娜捐献眼角膜,这个举动感染了他,“在生病期间,我想了很多。无论谁都有一死,只是时间早晚不同。到人生的最后时刻,我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捐出遗体。”

在北京媒体的帮助下,他联系上北京的医院,4月8日做完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

由于身体原因,他选择回老家静养,遗体捐献规定不能跨省,上周四,他回到老家,第一项工作是联系省红十字会。

5月8日,在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了他的身体情况,提醒他一些注意事项,得到了他的确认后,王春意领到了一张申请表,自愿捐献眼角膜,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心愿,可算了了。”

王春意现在唯一的亲人是老家的哥哥,平日在家务农,农闲时进城打工,一年最多只有2万元收入。“人如果真走了,也是希望能有个完整的遗体吧,但是我拗不过他,他这人就是自己决定了什么很难改变。后来我想,这也许是他最后的心愿吧。”哥哥说,他最后有些不情愿地在《捐献遗体眼球志愿书》和《志愿捐献遗体申请书》上的“执行人”一栏里签下了名字。

临终关怀

王春意得到一个红色纪念证,写着“您申请在逝世后把遗体志愿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这是一种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特颁此证,以表敬意。”这份证书他走哪带到哪,视若珍宝。

捐献眼角膜和遗体的手续已经办完了,现在,他的愿望只是实现了一半,没有子女、配偶、父母的他想入住临终关怀医院,“希望能死得体面点儿……”经过打听长春有五家试点医院,现在他正在挨家沟通,不过目前结果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