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开展盐业市场大检查 保证百姓食盐安全

03.07.2015  20:32

通过观察防伪商标清晰度可以分辨真假食盐

 

近期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江苏警方会同北京等地警方成功破获一起跨越7个省市的特大工业盐冒充食盐案。目前查明,案件涉及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江苏等省市,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22名。为确保我省食盐安全,记者从省盐业集团了解到,盐业部门正在开展全省盐业市场大检查,目前为止,问题食盐并没有在我省市场上出现。

 

吉林省盐业集团市场管理部部长何键介绍,对于近期公安部近期破获的特大工业盐冒充食盐案,吉林省粮食局、省盐业集团领导非常重视。粮食局韩福春局长第一时间对盐业部门相关工作进行指示,随后盐业部门以最快的时间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并启动了应急预案,一切都是为了确保该案件涉盐品种不进入吉林省食盐市场销售。

 

7月2日上午,省盐业集团和长春市盐务管理局市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抽查了长春市红旗商城、欧亚卖场、新天地超市等场所,没有在市场上发现问题食盐,也没有发现违规行为。而与此同时,全省其他地区,按照部署也在进行类似的盐业市场抽查,暂时没有发现问题食盐。

 

按照国家规定,食盐销售采用是专营制,从生产到定价再到销售,都在国家管控之下。何键介绍,正常情况下,长春市内大型商超的食盐,都是由盐业部门直接配送的,市民可以放心购买。而在农贸市场和一些小商超内出售的食盐,一般都是由分销商供货,货源也全部应该从盐业部门提供。由于不是盐业部门直接供货,在这些地方有一定几率出现假冒盐和问题盐。市民如果在这些地方购买食盐,首先要认准“吉盐”商标(外省食盐不得进入我省销售),另外可以通过检查食盐外包装的质量,以及外包装上的印刷清晰度来分辨,所购食盐是否是假冒食盐和问题食盐。

 

记者了解到,近三年来,全省共查获涉盐违法案件2100起,其中:行政处罚2092起,司法判决8起。2014年,仅在吉林市的市场上就查获假冒小包装案件174起,收缴假冒绿色小包装精制盐5.5吨,有效的防止了假冒小包装的蔓延范围。今年1月27日至4月24日,吉林市丰满区人民法院分别对系列贩卖假冒绿色小包装精制盐案件的7名当事人做出了刑事判决。

 

根据国家和省地方病防治研究部门的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我省8-10岁学生的甲状腺肿大率已由1995年第一次普查时的18.17%下降到2.6%。全省合格碘盐覆盖率由1995年的36.33%上升到99.94%;合格碘盐食用率由1995年的57.75%上升到99.38%,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监测总排名中,均排名第一。

 

何键介绍,国家放开工业盐价格后,很多违法分子涉险贩运私盐,并将其销售到民用食盐市场。这种情况下,有效保障百姓食用盐安全,只靠盐业配合相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还不够,更需要老百姓自觉提高防范意识。所以提醒广大市民,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盐,坚决抵制购买来路不明的食盐产品,彻底根除假冒食盐的销售市场,让私盐贩子没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