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国土,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29.09.2017  20:55

  党的十八大以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生态蓝图渐次展开,国土资源保护、利用和管理方式的深度转型持续推进,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态国土建设阔步前行,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一场深刻变革,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绘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明确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观念到行动的深刻变革,首先就在土地的规划上显出力道。国土资源系统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主体功能区战略为指导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重点是在摸清地理国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家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规划管控与引领作用。

  本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遵旨,全国各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计划都在对各类资源进行更为有效地管护上下足功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用地计划,尤其是2017年5月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全面启动,统筹安排城乡各项用地更为精准,有序推进生态国土建设。2015年至今,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与评价,整装勘查区和重点勘查区与主体功能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相衔接,主动避让自然保护区,构建绿色开发格局。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规划和海岸线保护利用规划深入实施,引导和规范各类用海用岛行为,有效支撑了“蓝色国土”生态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准确、系统地掌握我国山水林田湖等地表自然资源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现状。自2013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以来,国土资源系统先后投入5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首次获取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目前,普查成果已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国土空间开发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管护、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等领域得到应用。

  生态国土建设要求正确认识和评价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之相匹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研究全面提速,建立国土资源领域承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平台,目前已经形成全国及重点区域的承载能力评价结果、城乡建设开发限制性和适宜性评价结果、县级行政单元水土资源综合承载判定结果,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基础依据。

  2017年初,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正式发布。规划围绕“美丽国土”宏伟蓝图,提出建立分类保护、集聚开发、综合整治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置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线、保障线和生态线。随后省级国土规划编制与实施全面提速,将省域生态安全放在优先位置,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健全。国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动了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提升了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也为筑牢国土生态安全防线,推动绿色发展提供了规划支撑。

  持续深度转型,国土资源“三位一体”管护开新篇

  生态环境问题与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密不可分。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要把资源的节约集约作为发力点,强化土地、矿产、海洋等各类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全面管护,使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更为协调,才算抓住了根本要害。

  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探索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健全共同责任机制,不仅牢牢守住了数量红线,还通过土地整治建成高标准农田4.8亿亩,亩产平均提高10%~20%,有效修复土地生态系统并扩大自然生态空间。自2016年实施《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以来至2017年上半年,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交出满意答卷,全国全面划定15.50亿亩永久基本农田,重点城市周边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2720万亩,同生态红线、城市开发边界一起构成了生态屏障,框定了生态国土建设的城市开发实体边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注重保护生态,积极发展绿色矿业,2011年至今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661个,形成一批矿产资源绿色开采新模式。5年来,地质找矿全面推行绿色勘查。2016年,四部委对《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方案》进行动态修编,整装勘查区全面避让自然保护区。2017年7月,国土资源部印发《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方案》,推进各类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工作。此外,树立人海和谐理念,保护海洋生态,及时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对围填海面积实行约束性指标管理,全面推进重大生态工程修复滨海湿地2000多万平方米,不断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预报系统。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是有效保护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建设生态国土、推进绿色发展的根本之策。为全面推进土地、矿产、海洋等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系统在坚持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的同时,着力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海洋资源的科学利用程度。

  土地管理领域,连续几届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形成了一批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新模式、新技术。  2013年国土资源部印发《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指导意见,2015年,印发《历史遗留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加速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强度。“十二五”期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24.2%,整治闲散建设用地233.7万亩。2016年6月《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措施,以此土地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型。

  矿产资源领域,2012年10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的通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国土资源部已发布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33个重要矿种“三率”指标,建立起调查常态化、评估标准化和激励约束差别化的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2014年以来,地质调查工作加大了对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煤层气等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力度,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5年来,页岩气勘查开发实现零的突破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7643亿立方米,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与海上勘探开发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海上风电、太阳能发展成效显著。

  全面深化改革,为生态国土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是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根本载体,也是重要资源性资产。对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有利于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15年3月1日起《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2016年12月正式发布,国土资源系统以不动产统一登记为基础着力构建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体系。

  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围绕生命共同体理念探索将土地用途管制覆盖到各类自然生态空间,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2017年3月《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办法(试行)》印发,在福建、江西、贵州等6省部署试点,推进建立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与此同时,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入快车道,专项研究着力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保护体系。2017年初《关于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的意见》先后印发,这些政策文件致力于健全覆盖各类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有偿使用制度,将在推进生态国土建设和生命共同体统一管护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5年来,中央深改组先后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逐步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国土资源系统围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加快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与修复、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指标体系建设等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与探索。

  建设生态国土,这是一场从观念到行动的深刻变革,是一场持久而深入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未来的路仍然任重道远,但生态国土资源建设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大放异彩。

全国31个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全部获批复
      记者近日从国土资源部规划司获悉,国土资源厅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中国碗盛中国粮”,我国人多地少,国土资源厅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开创国土资源管理新境界
  国土资源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能量来国土资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