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以“产城融合”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26.08.2015  11:08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但是,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就是土地的城镇化,没有“产”和“城”的融合,就会形成“空城”“睡城”,城市发展就会失去活力。延吉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借助“产城融合”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总面积1748.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7%,居吉林省各县(市)和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近年来,我市立足区位优势,突出抓好城镇建设这个“龙头”,统筹推进产城融合,实现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4亿元,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7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63  元。重点产业的强力支撑和农村人口的有序转移是城镇化的两大要因,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才是城镇化的核心载体。

产城融合,产业无疑是城市发展的引擎。我市食品工业现已形成烟草制造业、以啤酒、白酒为主的酿酒制造业、以娃哈哈饮料为主的饮品制造业、以泡菜、糕点等深加工为主的民族特色食品制造业、以各种山野菜深加工为主长白山生态食品为主导的五大门类食品业。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有19户,实现产值117.9亿元。医药产业初步形成了几个品类并存,以中成药生产为主,生化药品、药用包装品、医疗器械的产业并存的体系。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有9户,实现产值82.3亿元。装备制造业现已具备客车、插秧机、包装机械等为主导产业特色。2014年末全市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有4户,实现产值17.2亿元。建材工业逐步形成以水泥与混凝土、粉煤灰砖等新型建材为主的产业结构。2014年末,我市共有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7户,实现产值32.1亿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末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6.3亿元,年均增长23%。

多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坚持把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目前全市耕地面积达16920公顷,林地面积125728公顷,草地面积5646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8838公顷,其中旱田15789公顷、水田3049公顷,全市粮食作物总产量达8.7万吨。重点培育壮大畜牧、蔬菜、高效经济作物三大主导产业。继续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元葱、苏子、萝卜、烟叶、无公害蔬菜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到2014年,全市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已达到2759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全市龙头企业数量达到44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3家。同时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三汉物产、可利亚、檀君生物、阿拉里等省、州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全市共认证绿色食品品牌4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21个,有机产品品牌6个。2011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共实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泥草房改造和产业发展建设项目366个,总投入3.2亿元。

发展服务业,是推进产城融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居民十分关注的话题。“十二五”以来,我市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18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市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有32个,总营业面积达到97万平方米。拥有星级宾馆18家,其中四星级宾馆4家,三星级宾馆8家。旅行社118家,其中出境组团社18家。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50.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03亿元,旅游外汇总收入1.5亿美元。以“延边朝鲜族古村落”、“千年松旅游展览馆”、“梦都美旅游度假村”等旅游重点项目为支撑,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在宣传文化、历史、民俗和独特风光,争创特色旅游名牌,不断提高延边的知名度,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现“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朝鲜族传统婚礼”等29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和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朝鲜族摔跤项目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一级文化馆”荣誉称号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