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县修复环湖生态环境显现“蝴蝶效应” 从“江淮小邑”到“生态大城”
初夏时节,车过安徽省庐江县境内,环湖大道似从巢湖南岸飘过来的一束绿丝带,风姿绰约,与自然和谐相拥。庐江县是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南大门,近年,随着庐江县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的推进,“蝴蝶效应”正在显现,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防洪蓄洪、旅游观光等功能效应,逐渐凸显。
打造环巢湖项目放心工程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近800平方公里,涉及合肥等5市,是哺育江淮儿女的母亲湖。但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巢湖流域已面临更大的污染压力,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合肥以及安徽的长远发展。
2011年,安徽合肥全面启动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拉开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幕。据庐江县副县长葛世新介绍,环巢湖生态示范区项目建设,庐江县共申请一、二期项目22个,投资总额45.56亿元,建设内容涉及河道治理、防洪大堤加固、水环境综合治理、水源保护、堤岸绿化、环湖大道等多项工程,项目涉及庐江县的14个镇和3个园区。
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每个部门通力配合。葛世新介绍,庐江县从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单位、协作单位及进度要求,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责任。同时,每个责任单位明确一名专人负责环湖项目建设协调工作,对涉及部门交叉事项,各单位合力作战,各负其责,按流程表限期办理。
此外,庐江县还建立“双调度”工作机制,形成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调度各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每周调度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立体调度体系,而且侧重于项目现场调度,实地解决问题。同时,庐江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抓好工程质量监管,杜绝“豆腐渣”工程,确保把环湖项目工程打造成放心工程、民心工程和品牌工程。
为让巢湖生态系统“复苏”,庐江开展一系列环湖整治工程,包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生态湿地建设,巢湖沿岸及其支流沿线湿地恢复、维护和保育,环湖矿山开采整顿等。
县河、东大河随之实现华丽变身。县河、东大河综合治理和活水增绿工程的实施,不仅在防洪、除涝、水质净化及改善、生态修复等方面发挥了综合效益,而且重现了往日的清清河流,成为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在实施东大河和县河综合治理的同时,2012年庐江县投资5400万元,建设余月水库。工程的实施,提升了东大河和县河防洪、灌溉、航运等传统功能,实现了水量安全进出,以及水位的上下波动,水体的经常流动,扩大了庐城生态公园湖泊环境容量,促进东大河和县河两岸滩地植物生长,提高了水体自净能力,解决了城乡供水矛盾,增加了产业发展用水量。
值得一提的是环湖大道尽览巢湖美景。从庐江县盛桥镇兆河口至杭埠河的环巢湖旅游大道庐江段工程,去年年底竣工,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五彩花木随风摇曳;路堤融合,成就湖光、山色、大道相映的美景……这些,都给过往行人“行走大道上,人在画中游”的无限遐想。
盛桥镇大丁村孔德胜告诉笔者,他家有7亩多土地,过去一直守着土地过日子,“自打给修路、绿化征去了之后,现在一家三口都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儿子去浙江当上了小老板,他和老伴开了一家餐馆,生意也不错。
今年70岁的丁建豪接过话茬:“过去到合肥还要从县城转车,来回得要一天时间,现在只要40分钟就能到达,上省城就像赶集一样方便。”大丁村许多村民都异口同声夸赞环湖大道修建,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庐江这个曾经的“江淮小邑”,如今已经成长为“生态大城”,正积极发挥自身区位等优势。通过一系列工程项目,该县使巢湖南岸成为融服务经济、生态经济、旅游经济、文化经济于一身的区域,扮靓了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南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