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制定帮扶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程光)新年伊始,松原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突出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市、县、乡三级联动,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加大帮扶力度,努力在精准上下功夫,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每一户贫困群众真正实现脱贫。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战役中,松原市党政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率先垂范,直接包保到村、到户,一竿子插到底;83个市直部门、240名包保干部深入到基层,有效开展包保帮扶对接。
元旦假期结束一上班,他们即按照全市脱贫攻坚包保帮扶任务分工,顶着风雪,冒着严寒,相继分赴全市各县区,走村入户调查摸底,研究包保帮扶项目,落实包保帮扶责任。
市委书记李相国首先来到长岭县,与其负责包保帮扶的八十八乡十九号村进行对接。
在听取乡、村两级情况介绍,与县、乡党委和村党支部负责同志深入交流后,他就如何开展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对口帮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说,自然条件太差,土地贫瘠、缺水;70%的耕地是盐碱地、沙包地,农业产出低;观念落后是十九号村致贫的主要原因。各级各部门就要确定专门人员来抓,拿出具体措施,开始实质性动作。县、乡、村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工作落实。相关部门要高度负责,精准识别贫困户,拉大网将贫困户的经济情况一户一户摸清,找准致贫原因,分清类别,确保最后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包保单位和个人要全力以赴、发挥作用,实打实地帮,做到不脱贫、不脱钩。要制定好脱贫规划、方案、措施,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把扶贫扶到点子上、扶到根上。
李相国强调,要针对识别出来的贫困对象,根据致贫原因,按照“补给帮助”和“按需帮助”的原则,研究制定规划,开好药方。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想招,分类帮扶、注重实效,把帮扶措施定清楚。要依托当地自然优势,改良土壤条件和种植品种,做好盐碱地改造和土地流转工作。要大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选用能人上下功夫,成立农村集体合作社,拉动引领农民把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要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重点项目,加大村屯绿化和环境整治力度。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扶贫、脱贫做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精准扶贫上寻求新突破、探索新路子。
市长高材林来到他负责包保帮扶的乾安县余字乡岁字村,先后走访贫困户廉万良家和闫红义家,并对其家庭状况、经济来源、贫困原因等进行深入了解。这两户均因残疾或重病造成家里劳动力减少,看病支出不断增多,最终不堪重负,导致日益贫困。高材林一面鼓励贫困户要坚定生活信心,勇敢面对挫折,一面吩咐随行人员,要及时联系有关专家教授全力帮其治病,同时,还要从其主要收入渠道着手,积极在养殖、种植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指导,齐心协力帮他们早日恢复健康,过上幸福生活。
接下来,高材林与县、乡、村负责同志以及岁字村的贫困党员和贫困群众代表,就如何使岁字村有效脱贫进行了座谈交流。他说,大家要立足岁字村实际情况,集中精力解决全村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大力引导村民通过使用土壤调节剂、选择优良品种、发展精准滴灌等方式调整种植结构,并积极探索成立农民合作社,实施集约化经营,进一步增产增收。要全力以赴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支持发展养殖业或搞农产品加工的农户,鼓励农民多条腿走路,多种渠道致富。
松原市领导深入联系点,进行脱贫包保帮扶对接,他们表示,此次按照全市脱贫攻坚示范引领行动要求,开展对接活动,就是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了解农民致贫原因,理清帮扶思路,进行精准有效帮扶。
肩负使命的党员干部们表示,在包保帮扶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得更好,向党和人民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