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农委采取有力措施防控一代粘虫
近日,吉林市部分地区玉米田发生一代粘虫为害。据永吉、舒兰、磐石等地植保部门工作人员调查发现,当地玉米田零星发生了粘虫为害,在玉米心叶中啃食,虫龄1-2龄,已经造成了玉米秧苗出现孔洞。为切实减少粘虫危害,市农委立即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监测和防控工作。
一要关注虫情动态。粘虫在适宜条件下具有暴发性和集中危害的特点,各县(市)区农技推广及植保部门要加大对粘虫的监测力度,密切关注田间幼虫发生、发展动态,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汇报虫情发生动态。
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各县(市)区农技推广及植保部门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防治第一线,加强对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坚持“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做法,做到早发现、早防控。对达到防治指标地块及时进行防治,将幼虫消灭在三龄以前,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三要准备防控物资。各县(市)区农技推广及植保部门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趋势和程度,做好农药、药械等病虫害防控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确保不误防控。
四要做好药剂防治。目前粘虫多处于2龄时期以内,是防治最佳时期。各县(市)区农技推广及植保部门要督促和指导农民群众在幼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采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把幼虫消灭在3龄以前,喷药时间以上午9点以前、下午5点以后最佳。同时,要指导农民安全使用农药,确保环境和人身安全。
玉米粘虫为害特点主要是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可在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粘虫在吉林省每年可完成2代,不能在当地越冬。每年5-6月从南方迁飞而来,选择禾本科植物的枝叶尖、枯叶鞘等处产卵, 6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幼虫为害盛期,暴食各种禾本科植物。7月中旬至8月上旬先后化蛹并羽化成虫,大部分南迁,少部分留在本地繁殖为害,构成二代粘虫,并于8月上中旬幼虫为害水稻、玉米等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