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节气前 新农民教我们种谷子

31.05.2016  21:59

   ——江城日报农村部记者“两学一做”基层行散记   

  记者 王久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春秋末年,一位农民伯伯曾经这样教训圣人的弟子。

  我们是农村部记者,我们面向“三农”、报道“三农”,所以没有理由脱离“三农”。     

  “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5月13日,立夏之后,小满之前,我们来到著名的乌拉街白小米主产地——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杨屯村,拜这里的树清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恕清为师,开展江城日报农村部“两学一做”基层行体验采访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身体力行种谷子。     

  常恕清今年47岁。如果只看年龄,他是一位老农民、传统农民。没错,在农业生产方面,他是标准的行家里手,是地道的庄稼把式,苞米、谷子、杂粮、果蔬,很少有他不会种的,编筐织网、制作农具、操控农机,很少有他玩不转的。     

  但常恕清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与时俱进,不局限于土地,而是放眼市场。早年,他在当地率先看到白小米的市场前景,第一个大面积种植,直到带动几十户农民成立树清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去年,他发觉市场上白小米、黄小米呈现渐多趋势,果断引进新品种谷子,开始生产绿小米。今年,经过市场调研,按照“不把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原则,他又尝试着引进了藜麦。“好东西要敢于让人家看!”今年抢在春耕之前,他装完了视频设备,开启了他的可视农业时代……这表明,常恕清已经是一名典型的新农民。     

  所以,我们选择常恕清做师傅。

  常恕清家的大院里香气扑鼻。那是一堆紫苏,去年他种的,现在刚刚蒸熟。别误会,这是给庄稼吃的。他把蒸熟的紫苏与谷子种子搅拌在一起,同时下地,作为谷苗的口肥,以这种天然有机物给谷苗加强营养。“要想种出好谷子,打出好小米,必须舍得投入。”这是他给我们上的第一课。     

  第二课是犁地、打垄、蹚沟;第三课是耧播点种;第四课是镇压(俗称踩隔劲儿),即在点种之后立即踩实,为的是保墒……     

  “不懂种地的人以为踩隔劲儿就像玩儿一样。其实不然。它要求最好有三四个人前后连续踩,左右脚必须走在一条直线上,脚印尽量均匀。拄一根竹竿,就是为了防止‘败道’。”常恕清说。

  那天一上午的实践课,两亩多地的劳动量,让我们了解了谷子种植的程序、要领、原理,也体验了农业生产劳动的艰辛。同时,因为新鲜,也因为助人,我们还在劳动的汗水中收获了快乐。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