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拥有大魅力 老百姓离话剧的距离越来越近
吉林省艺术学院师生表演的话剧《画皮》 记者龚宝华 摄
秋末冬初,首届长春小剧场戏剧节热闹启幕,为寒风凛冽的季节增添了些许暖意。此次长春小剧场戏剧节,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依托“吉林省民间民营文艺团体创作演出联盟”平台,集中了长春市的主力戏剧力量共同打造。从2015年10月30日起,连续八周,每个周末都有精彩的话剧上演。可以说,小剧场戏剧的举办让长春的老百姓离话剧的距离越来越近,同时,小剧场话剧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小剧场戏剧节缘起
小剧场话剧是相对于传统大剧场话剧而言的,它具有表演空间小、演员与观众接近、先锋性较强等特点。小剧场话剧这种艺术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是西方戏剧反商业化、积极实验和探索的产物。
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是1982年由著名导演林兆华执导的《绝对信号》,这也是中国小剧场话剧的开端。1999年,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掀起了小剧场话剧发展的一个高潮,让更多的人走进剧场看话剧,了解话剧。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小剧场话剧越来越火爆,比较优秀的戏剧团队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比如开心麻花、戏逍堂、至乐汇、白眉戏剧工作室等。
相对于全国的戏剧市场,长春小剧场话剧正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春的老百姓很少有机会看到话剧,对于小剧场话剧更是缺乏了解。2008年,吉林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陈晓峰凭借一腔热情和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率先踏入了“小剧场话剧”市场化的道路,他执导的话剧《夜迷茫》在长春公演曾轰动一时,成功地将小剧场话剧的概念呈现给公众。之后,他陆续推出了话剧《我的老婆叫嫦娥》《谈谈情过过电》《欲望号街车》《桂林路的故事之打劫》等作品,不断演绎着长春小剧场话剧的传奇。与此同时还有很多民间民营戏剧团体,例如三四剧社和“草台班”剧社等民间话剧社团积极“试水”小剧场话剧创作。这些团队的努力推动了长春小剧场话剧的发展,也培养了一批热爱话剧的观众。
长春小剧场戏剧节的举办是对近10年来长春小剧场话剧成长的一次检阅。“我们想借助戏剧节的举办推动长春话剧市场的发展。”本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陈晓峰说,“我们希望长春可以形成一种氛围,能有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场,了解话剧、喜爱话剧。”
小剧场戏剧节掠影
本届长春小剧场戏剧节期间,吉林艺术学院话剧作品《画皮》《夜色迷人》《信》,吉林动画学院《木马银行大劫案》,长春演艺集团话剧团《良宵》,三四剧社《洗劫布鲁克》,长春泰友曲艺社《三国笑传之诸葛亮不亮》等7部优秀参演剧目轮番上演,共计演出18场。
2015年11月21日晚,由长春泰友曲艺社推出的原创相声剧《三国笑传之诸葛亮不亮》在桃李梅大剧院爆笑上演,这也是相声剧第一次与长春观众见面。现场座无虚席,欢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相声剧中多元素的创新方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剧中虽然讲述的是历史故事,却巧妙地融进了魔术、舞蹈、歌曲、戏曲表演等众多元素。此外,该剧更多体现了传统相声的特点,有很多传统文化内容,对观众来说多了一种视觉冲击。“太逗了,以前没看过相声剧,太有意思了。”很多观众在看完后都有这样的感慨。
2015年12月11日至13日,话剧《画皮》在艺术学院现代剧场连续上演3天,票房可喜,好评如潮。《画皮》是一部充满新意的小剧场话剧,取材自清代蒲松龄小说集《聊斋志异》,由我省著名作家金仁顺编剧,著名导演陈晓峰执导,吉林艺术学院师生共同出演。
借助背景拟人化的表现方式,《画皮》对原著光怪陆离的描写进行了写意式的表达。观舞台上,桃花、柳树、屏风、大门等背景均能跟人物进行对话,这种人与物之间的直接交流营造出了一个灵动玄妙的鬼怪世界。颇有趣味的是,他们的对话采用了大量现代流行语,幽默诙谐,引人发笑,产生绝妙的喜剧效果。整场戏笑中带泪,戏谑中不乏深沉,让观众看后直呼“很过瘾!”
此外,集中了众多老戏骨的《夜色迷人》、表现现代人爱与欲望的《良宵》、充满温情的《信》、有希腊神话色彩的《木马银行大劫案》以及黑色喜剧《洗劫布鲁克》等优秀剧目均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从2015年10月末到12月中旬,长春可谓是好戏连台,让喜欢话剧的人过足了戏瘾。甚至还有很多人在感叹,长春终于有属于自己的戏剧节了,还有人问,“明年还会有戏剧节吧?”
小剧场话剧的展望
此次长春小剧场戏剧节得到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据了解,省里专门拨出资金来扶持,对上演的7部话剧都给予了一定补助。对此,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周刚说:“小剧场话剧拉近了观众与戏剧的距离,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审美需求。而推动小剧场话剧走入市场符合我省文艺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落实我省‘双赢工程’的一项举措。我们希望通过首届‘长春小剧场戏剧节’,让观众能更好地了解我省民间民营文艺团体,关注我省的小剧场优秀戏剧作品。” 政府的扶持让一直坚守话剧艺术的人们倍感振奋,也为小剧场话剧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虽然我省小剧场话剧目前的规模比较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大,但其却没有体制包袱和历史负担。并且,以实际情况观之,人们也非常需要小剧场话剧这样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小剧场市场很火热,说明这是都市观众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有需求必然有市场。”陈晓峰说。
实际上,从2008年初涉市场到今天首届长春小剧场戏剧节的举办,短短6年时间,我省小剧场话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统计,我省每年外请戏剧演出超过20场次,这与我省原创的小剧场戏剧作品数量相当。按以往的票房来看,我省戏剧市场还有待提高,但是从本届长春小剧场戏剧节的整个票房来看,大家也是乐于在话剧上消费的。另外,我省话剧创作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有专业的戏剧工作者在创作,有金仁顺等作家的参与,还有很多业余的话剧爱好者也投身于剧本创作之中。
因此,尽管我省小剧场话剧的繁荣发展也许还有很多的辛苦和曲折,但是我们仍有充足理由坚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戏剧创作当中,也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小剧场,爱上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