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寒冬期”的吉林钢铁将何去何从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而今,这道哈姆莱特苦思冥想的难题摆在了许多钢铁企业的心头。
曾几何时,钢花飞溅是经济生机勃勃的象征,钢铁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风光一时。而今,面对产能过剩、需求低迷等困境,整个钢铁行业陷入“寒冬期”。
通钢集团,我省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曾是我省国企中的“领军者”。面对整个钢铁市场的低迷,悄然打响的生存保卫战能否带领企业突围?吉林钢铁行业又将何去何从呢?
数据背后的窘境
一个数字:44家钢铁企业“落榜”!
这是2015年11月由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发布《2015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38家钢企入围201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其中,排在民营钢企榜首的沙钢位列2015中国民营500强企业第5位,同时也是唯一进入榜单前十的钢企。中天钢铁和河北津西钢铁紧随其后,位列第13位和第36位。
回顾“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钢铁行业共有82家企业上榜,其中位于前100强的企业有21家。两者比较,最新公布的“500强上榜企业”减少44家。
一组数据:2015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9.3%,前11个月,亏损531.32亿元……
根据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1至11月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7万亿元,同比下降19.3%;销售收入利润率为-2%,去年同期为0.74%。2015年前11个月,重点钢企亏损531.32亿元。而在2015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企的亏损总额为281.22亿元。这也意味着,10月、11月仅两个月的时间,在中钢协统计范围内的重点钢企,亏损额便翻了一番。
数字的背后表现出钢铁市场的“沉寂”。卓创资讯钢铁行业分析师孙岩告诉记者,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钢铁下游行业市场活跃度普遍下降,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增加缓慢,而钢材市场供应,却因钢厂产能基数大,出现供需失衡,因此,钢铁行业陷入“寒冬期”,市场被迫进入调整。
困境中的突围
又一年的冬天,寒潮裹挟着风雪,寒意彻骨。面对钢铁行业“冰冻期”滚石上山的压力,通钢并没有退缩,一场生存攻坚战全面打响。
走进板石选矿生产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正在等待汽车衡检斤的铁精粉运输车。在选矿汽车衡屋内,刚刚接班正在向通钢矿业指挥中心上报生产数据的计量工李树梅告诉记者,选矿汽车衡的工作和过去不一样了,过去只负责输出铁精粉的检斤,现在球磨入磨量、选矿抛费量、球磨生产量、球团输出量以及外购原材料的计量等100多个指标数据都需要统计和上报,而且数据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如果统计错一个数据,将影响整个通钢矿业的经济效益,所以说,这样的工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正说着,又一车需要检斤的车辆开了过来,李树梅再次投入到了工作当中。在严峻的形势下,并未看出职工的消极心态,取而代之的是职工立足本职,用实际行动与矿山同舟共济的那种责任……
在通钢干了一辈子皮带工的王宏桥说:“现在市场不景气,作为通钢人,我们员工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要和公司一同并肩作战,抵抗寒冬。”
球团厂作为通钢矿业最终产品的生产单位,板石矿2000多人的辛勤劳作,从这里可以看到最终的收获。记者联系了安全员,并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刚走到链篦机处便遇到了正在巡检的点检员田洪涛。在攀谈中得知,现在通钢矿业对设备点检工作非常重视,球团厂的设备点检员已经由过去的2人增加到6人,结合自身专业分别管理机械、电气、自动化、皮带四大系统。田洪涛仅拿自己负责的区域来说,每天需要巡检1000多个点位。他说:“尽管每天工作都比较忙碌,但我们都把自己比作设备的‘体检医生’,只要我们及时发现了设备的‘病灶’,就实现了我们自身的价值,因为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关系到通钢矿业的整体效益,也关系到我们每一名职工的根本利益。”
碰撞中的转变
打响生存保卫战的同时,通钢还放缓了脚步,在生产中思考:找症结,号病灶。
你一言,我一语……在员工中思想交流的碰撞下,通钢悄然发生着变化。自2015年8月份开始,通钢组织开展“挺身而出、挺住通钢”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调动广大职工深挖降本潜能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为打赢生存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系列“好点子”汇聚了生产新力量。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有21个基层单位、13个机关部室的2103人参与了“建言献策”活动,累计收到建议1863条。其中,第一钢轧厂设立了“金点子”“银点子”“堵塞漏洞”等五个奖项。轧钢机械车间职工提出了活套液压缸耳轴座固定改造、打包机分布器开口销改造等6项建议,均已实施完成,累计创造效益3万余元。炼钢机械车间和炼钢电气车间针对职工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加大了修旧利废的工作力度。炼钢电气车间职工对更换下来的副枪接插件进行修复,仅3个月修复接插件30支,节约备件费3.4万元。炼钢机械车间职工对报废的钢包热修滑板液压系统进行修复,年降低外委维修成本10万元。目前该厂累计收到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266项,已实施200余项,创效400余万元。
困难时期,如何安抚职工,如何让职工安心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钢以“面对面、心贴心、百名干部进千家”等活动为载体,出台了“金秋助学”活动方案,通过深入细致地摸底调查、岗位走访、材料审核等一系列工作,帮扶困难职工子女256人,发放助学金65.7万元。此外,公司党委宣传部还组织成立了4个“我是通钢人”微信群,职工参与人数达到1000余人,利用微信群在做好职工思想引领的同时,广泛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自去年8月份以来,利用新媒体累计收到职工的意见和建议30余条,其中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11条问题全部协调相关单位及部门予以解决。
“去产能”下的思考
2015年,钢铁企业生存保卫战硝烟正浓。这一年,面对种种困境,钢铁市场逐步进入“寒冬期”。近期,国家又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这对于产能过剩的钢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这也让钢铁企业重新调整思路,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通钢集团公司变压力为动力,充分利用市场倒逼力量,着力破解制约购销工作的深层次矛盾,不断优化购销策略,不断提升原料保障和营销水平,为生存发展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降本增效基础。
新产品开发进展顺利,品种钢质量水平稳步提升。通钢公司借鉴总公司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结合通钢各产线特点,强化市场与品种开发的衔接,加强技术、质量攻关,建立“研、产、销”一体化建设,努力提升创效能力。
在销售上,公司突出创效品种的销售与市场服务,进一步加强打品种、提高本地化直供化销售等工作。通过采取加强市场调研、强化对标、灵活调整销售政策、夯实战略合作等一系列措施,继续调整销售结构、优化销售渠道、提高营销效益。并且通过增配一线销售人员、制定特殊激励政策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政策,强化市场开发渠道建设,保销售保输出。2015年1至11月份,坯材销售361.31万吨,出口销量26.70万吨;本地化64%,比计划提高10%,直供化44%,比计划提高7%,省内化29%,比计划提高6%。
新的一年,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成为了钢铁行业的任务。秉承着去年生存保卫的经验和意志——
2016年,钢铁行业必将整装待发,重新起航! (本栏图片均由通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