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深处道台府
说到长春市光复路,那是尽人皆知,这里是长春最大的批发市场,杂货小吃、服装五金样样皆全,长春市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就在这附近有一座道台府却有很多人竟然不知道。这里清末叫吉林西路道(西南路道),民国时叫吉长道衙署,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华,冷清寂寞地独居繁华的亚泰大街一隅。
走到亚泰大街669号——道台府门前,大门被铁卷门锁着,门前仅存一块石碑“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侧的房屋已租给商铺,卖渔具和工艺品。站在外面看到清冷的院子杳无一人,小心翼翼地推开闭着的大门,这里原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动用白银9万多两建成,相当于商埠地建设经费的1/3,是长春开辟商埠以后最大的建设成就之一。整个建筑群为青灰色砖瓦水泥结构,西洋风格,主要建筑为门楼、大堂、二堂和衙署长官的起居室。
这里的建筑布局不同于中国传统官衙坐北朝南的旧制,而是依据街道地形,坐西朝东,东侧临街开正门。正门占地700余平方米,左右各有五间配房。穿过12米高的门楼,迎面便是大堂。大堂是长官办公之所,为衙署的首要建筑,高7米,占地400余平方米。大堂后侧有木质连廊通向二堂,二堂略矮于大堂,面积同于大堂。二堂后门也有木廊与后面房舍相连。正门门楼、大堂、二堂设于同一轴线之上。长官起居室位于大堂和二堂的北侧,占地900余平方米,南侧有木廊与大堂和二堂相通。大堂、二堂和长官的起居室采用围廊式设计,是中国近代围廊式建筑的最北实例。
进入展厅,多数屋舍因装修而紧锁不予人参观。仅开的两个厅只有一些旧照片记录展览馆的遗迹,实在是凄冷。
翻出地方志,只有薄薄两页纸。这里是长春现存最早的官府建筑,1909年迁于现址,见证了大清国的衰亡。1932年溥仪在道台府大堂举行伪满洲国执政就任仪式,圆了他“光复大清”的梦想,转瞬即逝,道台府在这次小小的一次“风光”之后,很快便被黑吉榷运局取代。
在后世的岁月里,这里的四周建起了大量高大的现代化建筑,道台府与之相比相形见拙,更何况门前冷落,可怜兮兮静静地蜷缩在街的一角,不远处就是车水马龙、商业的繁华。近年来拓修宽阔的亚泰大街,因工程需要而拆除了部分建筑,本就“精巧”的府衙就更不显眼了。四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被视为文物的它不知所措地看着身旁这座城市的发展。
在中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的存在无异于一个小浪花,没有辉煌壮阔的宫殿,没有奠定过什么历史地位,没开辟过什么新纪元,不被重视也是情有可原,可它到底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总应该被后人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