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城一守陵农民不辞辛苦为抗日烈士寻找遗属

18.06.2015  10:25

  新华网石家庄6月17日电(记者任丽颖)“7月1日星期一。事情总不顺利,天气太热,明天雨后趁凉爽,再去趟民政局。今天是党的生日,回民支队的抗战烈士们在我们这里安息71年了,他们的‘家’在何方?”这是河北衡水市阜城县纪庄村农民王志杰的一篇日记,里面记载了他自2013年起为1942年牺牲在当地的88名回民抗日支队烈士寻找遗属的行程和感受。

  初见王志杰,是在阜城县纪庄村革命烈士陵园。仲夏的炎热让他在陵园内的休息室闷不透气,而这里是他除农忙外每天都要留守的地方,也是“寻亲日记”的诞生地。

  纪庄村革命烈士陵园为纪念1942年6月2日马本斋率领的回民支队在反击日军围剿中牺牲的88位烈士而建。这些烈士中,年龄最大的30岁,最小的13岁。此前,陵园一直由王志杰的父亲王梦北义务看守。至今,父子两代人已接力守护烈士墓73年。

  “2013年6月4日星期二。要动,先从哪里开始呢?经与家人商量,先从市政协开始,约见一名工作人员,由他引路……不能再等了,我先动吧!”王志杰告诉记者,由于自己的父亲亲身经历过那场战争,因此对为掩护父老乡亲而牺牲的战士充满了感情。这份情怀也感染了他。在接替父亲看守陵园21年后,王志杰决定帮烈士们“寻家”。

  “2014年3月15日。失望,失望,年代久远找到文字证明很少。听说,听说,又是听说!清明节就要到了,怎样查找,突破层层困难摆在面前。山青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奇迹就在前头?”当王志杰真正开始寻找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开启的是怎样一扇门。牺牲的88位回民烈士中,大多是年轻人,很多都没有留下姓名、籍贯等信息。在刚开始的一年内,这位60岁的老人依靠文献资料硬是整理出了56名烈士的名字和职务信息。然而困难才刚刚开始,如何进一步联系亲属才是真正的难题。

  记者一页页翻看日记,发现王志杰两年内跑遍了周边县市的民政局,打了无数个电话,吃了多次闭门羹。“寻找家属的极大难处:年代久远,同代人不在,下代人不了解烈士详情;怕家人被迫害,不少人参加革命后改了名字;牺牲地不详,被列为牺牲人员;个别单位的工作人员不配合,认为和自己无关。”王志杰在日记里写到。

  努力终于有了一些回报。2013年12月22日,远在辽宁本溪的金进烈士的家属,通过当地民政局找到了王志杰。经双方核对信息,确定了金进就是当年牺牲在当地的烈士,于是金进的侄子等亲属来到纪庄村祭拜前辈。此后,又陆续有一些烈士的亲属被找到……这些动人的场景在王志杰的日记中均被平淡记载着。

  “我不敢保证有名有姓就一定能联系上亲人,但我要竭尽所能去寻找。我会跟父亲一样,活着一天就会守护一天。”王志杰动情地说。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