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随父亲住工棚没居住证上不了学
龙龙(化名)2008年8月出生,随在长春建筑工地打工的父亲辗转住在工地和父亲的工友家。本该去年上小学,但因其是黑龙江户籍,又没有居住证,导致龙龙错失了上学的机会。离今年9月份新生入学还有几个月的时间,21日,盛先生称,实在没办法,一周前他把龙龙送回了老家。
想让孩子在长春上学
不想成留守儿童
盛先生是黑龙江安达市青肯泡乡人,来长春打工已经9年了,龙龙3岁前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老家。
盛先生考虑,他在外打拼就是为了让龙龙能生活得好。孩子长时间不和父母在一起,得不到很好的照顾和教育。“我这么辛苦打工,也是为了孩子能生活得好点。”盛先生说,龙龙3岁时,他把龙龙接到了长春和他们一起生活,孩子渐渐长大,他想让龙龙在长春上学,不想让孩子变成留守儿童。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龙龙特别开心。在盛先生的工地附近,龙龙就读于一家私立幼儿园。
和父亲住工地
去年上学遇难题
盛先生在汽开区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带着儿子多住在工地,有时也住工友家,父子俩没有固定的住所。
2014年9月,龙龙应该上小学一年级。但因为他们居无定所,在给龙龙办上学时,居住证难住了盛先生。
“像我们这种外来打工的,没户籍、没房子,但有居住证孩子也能上学。”盛先生说,他在给孩子办上学时,了解到,他的情况需要有居住证,但办居住证得有租房协议。盛先生和孩子住在工地,他拿不出租房协议。
为此,龙龙2014年没上学。
父母离异但都在长春
孩子留下能多得到关爱
想到龙龙,盛先生就充满内疚。他和龙龙的妈妈在2013年离婚了,龙龙的抚养权归盛先生所有。他知道父母离异对龙龙的伤害很大,为了弥补孩子,这也是他执意把龙龙带在身边的原因。他想尽力给孩子更多的父爱。
“虽然我们离婚了,可龙龙的妈妈也在汽开区。”盛先生透露,龙龙如果留在他身边,在汽开区上学,龙龙的妈妈也能照顾到孩子,这样,龙龙就能多得到爸爸、妈妈的关爱,给孩子的伤害也能尽量减小。
孩子随父母住工地的不少
上学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龙龙走了,盛先生的心也空空的。盛先生说,他来长春多年,在很多工地干过,像他一样在工地干活的外地人,把孩子带在身边,住在工地的也有不少。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后,上学是他们这群人最大的难题。
很多人都无奈地选择把孩子送回了老家,孩子成了留守儿童。虽然把龙龙送走了,但盛先生并没完全死心,他还是希望龙龙能留在自己身边。离9月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他希望自己再做点什么,能够最后争取一下。
没有居住证
没办法把孩子又送回老家
“今年学校开学,就去打听了,孩子已经晚上了一年,不想再错过了。”盛先生说,为此,他去工地附近的学校问过,也去派出所办居住证,但又因没有租房协议,办不了。
“挣得不多,我们父子俩的生活费,还要给老家的父母汇生活费,而且,在工地干活也不稳定,为了省钱,就一直没租房。”盛先生说出了没租房的难处,他的工作也要经常换地方。
无奈之下,盛先生把龙龙送回了老家。想起龙龙离开时的泪水,眼里的不舍,让盛先生特别心疼。
必须保证暂住人口孩子上学
记者咨询了汽开区教育局,招生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暂住人口,按照相对就近原则,分配到有空学位的学校,一定会保证孩子有学上。“不一定能分到他们想去的学校,但会保证孩子有学上。”该工作人员解释,像龙龙这样的情况,只要其有汽开区的居住证,会就近分配到有空学位的学校。
昨日下午,记者把情况告诉了盛先生,盛先生听后,果断地说,他会去租房子,然后拿着租房协议办居住证。他已决定以后就留在长春,先把孩子上学的事定下来。如果以后工地换地方了,他再找其他工作。(长春晚报记者 李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