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 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28.04.2016  17:45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职责使命、根本要求和实施路径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强调,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创新性、针对性,对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传媒生态和传播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方兴未艾、后来居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新闻舆论阵地。适应这种新形势,我们必须在注重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中大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努力占领新闻传播的制高点,牢牢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注重原则性,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新闻舆论阵地在哪里,党管媒体原则就必须落实到哪里。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落到实处。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舆论阵地的占领上,都要寸土不让、寸土必争。在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每一步中,我们都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这一点上绝不能有丝毫动摇。
  
  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媒体融合发展应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在新闻舆论工作中坚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面对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观念,面对纷繁复杂的舆论场。应充分尊重、善于利用媒体的公共性,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方面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努力打造各种思想观点交汇、讨论、升华的全方位平台,为构建健康丰富的社会思想体系、道德体系提供有深度、有营养的理性思想资源和精神资源,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健全社会公德体系,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正确工作导向。人民群众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当前,我国已有7亿网民,手机网民也已超过6.2亿。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正是正视这一现实、顺应信息化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我们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将互联网这一“最大的变量”变成“最大的正能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应善待善用善管新媒体,利用新媒体更深入地反映群众心声,更广泛地收集社情民意,更顺畅地实现海量信息共享,更科学地关注和引导社会热点问题。总之,构建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必须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注重系统性,在内容与平台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内容为王。媒体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传统媒体+互联网”,而是作为核心的内容和作为基础的平台互相融合,通过内容与平台两个方面同时发力,不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媒体融合发展中,首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过去单向、被动接受内容的“受众”变成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对内容的选择性阅读、转发、评论等来发声。在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中,媒体的内容(包括观点)成了媒体黏性的关键,没有优质内容就没有竞争力。新型主流媒体要拿好手中的“麦克风”,必须坚持内容为王,把传统媒体的“稳”与“准”和新媒体的“快”与“活”结合起来,主动亮剑、自信表达,明辨是非、扶正祛邪,在多元中立主导,做好“定音锤”,让公众在主流渠道中获得自己的信息来源,在主流声音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属。
  
  平台再造。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平台再造,拓宽传播渠道,重构媒体与用户的关系。在这方面,许多媒体正在进行积极探索,如人民日报社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中央厨房”模式,便是这样一种有益尝试。新形势下,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可以依托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能力备足备好内容原材料,在全媒体平台上进行话题策划、报道统筹,实现集约化和多层次的内容生产、资源共享。同时,通过新的设备工具和移动终端来重构内容分发、传播和反馈机制,实现多渠道传播和受众覆盖最大化。此外,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可以通过平台再造,对用户特征进行精准把握,从而实现分众化、精准化传播。
  
   注重创造性,以创新精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倡导创造性思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媒介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方式的改变,更是其开创的无限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媒体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当前,一些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下受众面不断缩小,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影响力日趋式微。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传统媒体必须增强不甘人后的使命感,保持本领恐慌的紧迫感,提升主动融合的自觉性,以创造性思维积极推动融合发展,做到求真务实有创新、与时俱进有革新,使融合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应始终以“主动、移动、互动”为抓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观点表达为重点、机制创新为动力,主动求变,变中求新。
  
  推动创新性实践。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不能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畏首畏尾,而要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突破体制机制固化的藩篱,以创新性实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媒体融合发展不应仅仅停留于技术升级、形态创新方面,还要随着融合发展的深入进行传播流程、组织管理体系的重塑与再造。我们要顺应融合发展趋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学配置各类资源,探索建立规范、高效、灵活的运行机制,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最终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培养创意型人才。媒体融合发展需要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的要求,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当前,随着媒体融合程度的加深和媒体形态的多元化发展,人才缺乏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一个瓶颈,培养勇于突破常规的创意型人才已是当务之急,打造勇于打破常态的“全媒型”团队已是刻不容缓。“全媒型”团队应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深刻把握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屏等的发展脉动,积极吸纳先进传播理念、舆论引领理念,善于提供有思想深度、有独到见地的内容,在分众化、差异化传播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新闻信息需求。
  
   注重预见性,在把握趋势中更好应对挑战
  
  迎接技术变革。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很难用过去的延长线来预测未来,今天的我们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个颠覆性技术的风口会出现在何时何处。但人们总是会追求越来越人性化的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的需求将是媒体技术发展的必然走向,也是其重要价值之所在。可以肯定,未来的媒体技术将越来越体现人文关怀,传播手段将越来越符合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应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下一个技术变革的到来,不断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研究受众需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当前,受众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接受信息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还将持续下去。媒体融合发展要不断研究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体现一定的前瞻性、预见性,搭建起更加平等开放的平台,构建起更加迅捷高效的信息交流模式,使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成为自己的用户。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不仅仅是传播技术创新,也不仅仅是媒体迭代变更的社会文化潮流,更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切实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重大战略部署。只有坚持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预见性的有机统一,才能让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走稳走好,使主旋律和正能量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得到充分传播、充分激荡,奏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华彩乐章。(丁晖,作者为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