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煮沸为官“温吞水”

14.03.2016  10:43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没想到“蜗牛奖”火了。

  年初,泰州市委市政府新设立“蜗牛奖”,明确将给那些推进重点项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职能不到位、解决群众关切问题不及时的责任人发放“蜗牛奖”。

  作为促进党政机关和干部提升工作效能的硬措施,“蜗牛奖”直接瞄准懒政、庸政、怠政。

  早在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上谈及庸政、懒政问题。“我在基层调研时注意到,有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一些政府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衍了事。”李克强说,“说得难听点儿,这不就是尸位素餐吗?这样的庸政、懒政同样是腐败,是对国家和人民极大的不负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健全督查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决不允许占着位子不干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提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态度好,不办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观察到懒政有了新的变化,“过去没人干活,在办公室打扑克,现在什么程序都做到了,就是事情办不成。”比如以前招商引资,地方官员拉项目落户很热情,请企业吃饭,给企业优惠政策。现在很多官员公事公办,来了客客气气接待,“最后项目没引进,就回答‘我也没办法’”。

  王长江分析了基层官员心态的变化,他说,一方面,改革进入深水区,很多干部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出现恐慌。另一方面与反腐有关。

  全国政协委员、清大筑境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许进也认同这个观点,反腐重拳之下,官场气氛一时肃然。他认为,许多官员在遵守中央规定不吃不拿的同时,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自保逻辑,认为事情做得多、动静大,必然要把自己推向公众的眼前,生怕重蹈覆辙,被“揪出来”,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乌纱不保,因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敢作为。

  让许进担忧的是,现阶段这种不作为的心态具有传染性,很容易呈现出“集体感染”的政治生态反应。

  “过去唯GDP,即使多1个百分点,都与官员的命运和前途息息相关。”王长江说,现在不唯GDP了,也没有建立正面导向制度,“很多官员没动力不作为,也造成懒政”。

  统计发现,全国31个省(区、市)针对懒政开展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整治活动。多地还在省级层面下发了专门针对懒政、官员不作为的治理文件。

  2015年5月,北京市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专项治理。到10月底,16个区县共查找工作层面的问题3000余条,其中“为官不为”问题占90%以上。

  今天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徐辉指出,去年下半年,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简政放权等重大政策举措实施落实情况,部署开展了第二次大督查。

  督查结果公布后,24个省(区、市)共有249人因庸政懒政不作为典型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涉及厅局级干部41人,县处级干部139人。与第一次问责7省59名干部相比,第二次问责面更广,问责干部人数更多,因此广受社会关注。

  从督查结果公布情况看,资金沉淀、土地闲置、项目拖延、棚改迟滞等庸政懒政不作为问题相当突出,耽误了经济发展,影响了民生改善。

  新常态下,如何把干部队伍“温吞水”煮沸,是很多地方面临的艰巨任务。

  “政府官员不作为表面是一种现象,实际上是深层次的改革需要推进。”王长江认为,可以在制度上设计,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进来,对官员进行评价。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政府保证公开透明,真正建立治理懒政的制度,这才是服务型政府。

  全国政协常委、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继贤说,目前,领导机关职能交叉、边界不清,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个人职责往往原则性要求多,具体规定少,责任不够明确,权责不够匹配,对职责没有硬性规定,导致难以有效追究为官不为者的责任,助长了不良风气。

  他认为,要正确处理依法行政和“为官不为”的关系,以依法行政为根本,构建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责任体系,从权责划分上压缩推诿扯皮空间、预防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当然,对泰州来说,“蜗牛奖”只是一个手段,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干部考核奖惩方法才是当下之急。这个标准的方向是:看“成绩”更看“成本”,看“速度”更看“质量”,看“金杯银杯”更看“群众口碑”。

  泰州出台规定,明确对14种“在岗不作为”的情形、6种“履职不担当”的情形进行问责处理。探索建立不宜提拔重用干部“负面清单”,将选人用人标准细化、实化、具体化,向全社会公示市委“重用什么干部、不用什么干部”。2014年以来,有7人不符合用人标准被暂缓使用。

  在泰州出台的规定中,对表现不好的党员干部进行惩戒性交流或者安排新岗位时,因创新触碰“边界”也可免于责任追究,为干部甩开膀子干事,迈开步子创业“撑腰壮胆”。2014年以来,泰州共有58个部门被督查扣分,有100多人被问责。

  “要尝试对敢想敢做的,尤其是年轻的领导干部,实行试错保护。”许进说,对待腐败零容忍,但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错误,如不涉及法律和原则问题,要尽可能地宽容,甚至为其承担一定责任,以纠正“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观念,切不可将工作犯错与作风腐败混为一谈,打击官员的积极性。

  “干部出现一次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对照党纪党规,是不是就要问责到‘让他下’的程度?”蓝绍敏说,“与其这样,还不如多拧耳朵、扯袖子,多出出汗、红红脸,使我们的干部及早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整改到位。

  如今,“蜗牛奖”就像泰州党政机关干部头上的“紧箍咒”。

  “适应新常态下的新队伍,应该说成效非常明显。”蓝绍敏说,“我们精神状态不断上升,新队伍不是新人,而是新思路下换脑筋、换举措、换作风。干部的整个作风明显上去了,干部的创业精神也起来了。”记者  李超  邱晨辉  宁迪  实习生  赵璇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