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本色永不褪 -- “大庆精神”历久弥新启示录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7日电 题:奋斗本色永不褪 -- “大庆精神”历久弥新启示录
新华社记者孙英威、范迎春、闫睿
开发于荒原之上的大庆油田,当年以一场气吞山河的大会战改写了新中国石油工业进程。伴随会战形成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成为支撑新中国民族工业自强不息、快速崛起的“精神能源”。
面对油价波动与资源递减新挑战,大庆油田继续坚持“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激励干部职工保持奋斗本色,成为一面历经风雨洗礼而不褪色的旗帜。
启示一:全员创新打造“工匠”国企
大庆1205钻井队井架屹然挺立在茫茫荒野中。临时搭建的队室内作业板上显示:通过实施精益钻井,近一年来效率同比提升45.4%,成本结余同比提高43.91%。队长赵明涛说:“现在条件改善了、设备进步了,但是艰苦奋斗本色不能改。”
44岁女工刘丽,在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拥有一个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来自生产一线的革新使刘丽获得了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为油田创造了数千万元经济效益。
在大庆油田,还有20几位像刘丽这样拥有“工作室”待遇的工人专家,以及170多项以员工名字命名的优秀技术成果。一个朴素的认知在这里被反复强调:以贡献者为本,充分尊重劳动者的知识、智慧。
1993年出生的王天明,是油田工程建设公司一名青年焊工,每日训练超过12个小时。他知道“焊上容易,焊好不易”,跟着师傅学习,总是随身带着尺和本,焊一件量一件,还要“拍一件”回看研究。“匠心”不负青年,他获得了青年焊工国际赛事的大奖。
针对油田生产、技术、管理上的难点环节,大庆油田工会鼓励全员提“金点子”。近年来共收到合理化建议1.1万条、技术革新逾8000项和2000余个工作法。组织创新骨干、技能专家下基层联合“会诊”,现场解决一线职工遇到的书本没教过、厂家修不了、职工费心费力的“疑难杂症”400多个。
启示二:以科技进步引领转型振兴
上世纪90年代,大庆油田开始攻关以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组合的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到2014年实现了工业化规模应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伍晓林说,三元复合驱油技术的研究非常艰难,仅表面活性剂就经历了4000多次失败,最终修成正果。
这项技术可在传统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使得大庆油田开发技术保持了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这一采油技术在大庆油田已连续15年保持年产油1000万吨以上。
坚持“油气并举”,大庆油田深耕天然气清洁能源开发走出新路。2016年,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6.8%和5.4%,折合原油当量超过300万吨。
大庆市肇州县徐家围子一带经勘探被认定蕴藏大片火山岩气藏,油田科技工作者埋头多年攻关,自主探索形成了火山岩开发的“徐深模式”。最近5年来,徐深气田连续上产10亿立方米以上。
超前15年研究、超前10年试验、超前5年配套,为大庆油田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侯兆伟带领10余人团队,在美国同行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接手国外一个油田区块开发任务,在3块岩心模拟驱油实验中,有一次实验采收率提高28个百分点,另两次提高35个百分点,国外同行竖起了大拇指。
启示三:“井打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
在“三老四严”发源地、第一采油厂三矿中四队,党支部副书记周旋说:“在我们队,如果不努力,就会觉得配不上这个集体。”今年秋天,为一口井更换管线,雨后车辆难进入,队长王一伦带着七八名男工,靠人拉肩扛5天内把200多根20米长的管线搬运进现场。
大庆油田党委副书记王昆说,即便是在人力和财力最紧张的时候,油田也坚持“井打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选择能力强、素质高、作风过硬的支部书记作为掌舵人,这已经成了大庆油田保持先进性和队伍战斗力的法宝。
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这个特大型国企平稳运行的稳固基石。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修井107队33年来无一起安全责任事故,队党支部201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今年29岁的“油三代”王瀚到队工作后也主动请缨,成为应急抢险队一名预备队员。组建于1981年的电力集团供电公司星火一次变电所,作为油田“十面红旗”之一,累计安全生产13000多天无差错。
如今,在油田生产中代代传承的大庆精神正传向更广。从2010年起,大庆油田“石油魂”宣讲队已进行了500余场大庆精神巡回宣讲,多次应邀走进央企、外企、私企,让一些外企高管深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