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停伐,用材从哪来
近日,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需求与日俱增,天然林是最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停伐顺应民意。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经济发展对木材特别是大径级木材(大径材)的需求越来越大,天然林停伐后,木材供给怎么保障?
“当务之急是抓紧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木材储备生产基地,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全面实现由采伐天然林到采伐人工林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说。
为什么要建储备林 依靠进口补供需缺口难度加大,立足国内保障用材成共识 “这是我们的镇场之宝,这棵闽楠树龄200多年,胸径有1.5米多。”在湖南省永州市金洞林场小金洞桐车湾楠木林里,场长桂发生说,几年前一个老板开口100万元要买这棵树,后来还不断提高价码,缠了他两年多。
“这件事让我们很受启发,一棵树价值究竟有多大?我们也缺钱,但我们更缺这样的大树。” 桂发生说,从那时起,场里决定培育珍稀树种,发展大径材,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7万亩。
大径材是使用价值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良材。对于建设储备林培育大径材的重要性,基层国有林场有着一致的认识。杉木无节良材基地、红豆杉基地、马褂木基地……最近几年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个重要性,从宏观层面考量更为凸显。
我国木材消耗逐年增加,2002年消耗1.83亿立方米, 2013年增加到5.22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第一大木材进口国,对外依存度接近50%,进口原木超过全球贸易量的1/3,而这其中,大径材又占了很大比重。
需求大幅增长,供应却日渐吃紧:国内天然林大径材资源采无可采;国际上大径材也日益成为战略资源,目前全球86个国家限制和禁止原木出口,国际CITS公约限制贸易的树种达220多个,依靠进口补供需缺口的难度越来越大。
立足国内培育大径材,建设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确保木材安全,成为各方共识。
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上下联动,2012年,相关示范项目启动试点。“加强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在2013年第一次写进中央一号文件,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要求“建立国家用材林储备制度”。国家储备林“落地生根”。
能否缓解用材紧张 远看满山绿,近看无良材,这是我国许多林地面临的尴尬。“我们可以进口点木材,但我们不能进口森林,也不能进口森林的生态效益。”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守正说。
关键在于精细管理,科学培育,提高单产
为破解这一尴尬,国家启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是增加高价值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稀缺木材资源。国家林业局速丰办主任闫振介绍,项目既注重树木的产业属性,又兼顾森林生态功能,力求林业功能最大化。
如何实现?
20世纪90年代,我国借助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大力发展集约人工林。如今,这些人工林已成为我国木材供应的重要来源。良种良地良法,严格的技术规程,集约化的管理……世行造林项目这些行之有效的成熟做法,也成为很多地方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的鲜明标签。
“我们采取‘普遍培养,定向选拔’的方式,选取长势旺盛的优势树苗,用油漆标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场长张志才介绍,所有营林措施都到位,储备林才能培育出大径材,因此对于储备林有一套严格的技术规定:1.8米以下侧枝全部修光,重点施肥,间伐4到5次,保证“目标树”阳光充足,生长空间足够……在洋口林场板桥工区储备林基地,杉木苗生长5年已超过9米,而一般杉木年均生长不足1米。
精细管理、科学培育释放的生产力,让人看到了建设储备林保障木材安全的希望。
立足国内保障木材安全,增加面积的路子恐怕会越走越窄。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增速开始放缓,同时现有宜林地2/3分布在西北、西南立地条件差的地区,造林难度越来越大,见效也会越来越慢。
出路在于提高单产。目前,我国每公顷森林年均生长量仅为4.23立方米。有专家测算,如果能用15年时间尽快普及储备林建设培育大径材所采用的一系列先进适用技术,每公顷森林生产能力提高到6.7立方米,我国现有森林每年便可提供10亿立方米的生长量。
还有哪些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已划定了1500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推进整体顺利,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亟待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林道普遍不畅,扶持尚需加力,配套政策待完善
林区道路普遍不畅通,明显制约储备林生产经营活动,影响其产能发挥,也让其面临投入高、风险高的境况。记者实地采访一处储备林,经常需要步行很远路程。广西国有林区道路密度仅0.56米/亩,这其中未达国家公路技术标准的等外公路占了八成。专家估算,要充分发挥森林产能,林区道路密度应不低于8米/亩。
扶持政策不太给力。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速丰站站长李贵玉介绍,珍贵树种及大径材培育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投资回收慢,同时良种、种苗供应也不足。“目前国家每亩500元的补助标准偏低,对社会主体参与的吸引力明显不够。” 他建议国家设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专项资金,同时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比如给予贴息贷款,纳入国家森林保险,加大种苗生产投入和补贴等等。”
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短期的木材供应得不到解决,木材的长期储备就无法实现。”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邓建华说,树种选择上,储备林应短、中、长周期相结合,以短保长。目前我国木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桉树、杉木、马尾松、毛竹等短周期速丰林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的重要支撑。“但国家现行的造林和抚育补贴政策没将短周期用材林纳入进来,而且都规定造林后10年内不得采伐,这都不利于发展速丰林,也不利于保障木材安全。”
国家林业局速丰办副主任黄采艺介绍,目前森林抚育间伐蓄积消耗与主伐一样,都纳入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严格管理。抚育间伐占用限额指标,间伐材小,价格也低,经营者都想将有限的采伐指标用于主伐,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回报,不愿开展抚育间伐。“这对于储备林建设中通过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明显不利。”(记者 顾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