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市:坚守黑土地 呵护大粮仓
2015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2015年,大安市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1亿斤,实现“五连增”。 丰收,是大地的回报。“黑土地”以其耕耘与收获的事实告诉人们,土地是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会辜负人们耕耘的深情与汗水。
坚守红线:落实最严格保护制度
近年来,大安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守耕地红线,对耕地特别是115万亩黑土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取得显著效果。“最严格”体现在基本农田划定上。目前,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210.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56.5万亩,按上级下达的耕地保有量达到91%以上。这些黑土地,是生产条件最好、地力最肥沃的良田,为实现粮食丰收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土地储备。
大安市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科长廉永谦介绍说,在耕地保护上,大安实施了“三抓”。一是抓源头,确保耕地保护发展。市政府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措施,形成了乡镇政府有保护规定,村民有保护民约的工作机制。同时层层签订保护目标责任书,明确基本农田的保护数量、质量和保护责任。二是抓考核,建立耕地保护体系。实施一把手工程,成立耕地保护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同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纳入考核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明确规定未按时完成耕地保护目标的乡镇政府负责人不能评为先进、模范,不能提职、晋级。三是抓宣传,提高耕地保护意识。充分利用“4·22”世界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专题宣传日的有利契机,积极开展国土资源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依法用地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粮食生产,耕地为本。一如古语所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障了土地这个农业生产和发展基础,就为粮食增产夯实了基础,赢得了更为宽广的一片蓝天。
创新集成:让黑土地休养生息
大安市把提高黑土地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强总体谋划和实施工程的研究,加大推进力度,特别是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尝试,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相结合,努力探索黑土地保护的有效路径和机制。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初冬时节,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然而在大安市的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站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耐心的选地块、做好GPS定位、取土样……认真做好土样采集工作的每项步骤。土样采集后进行化验分析。根据化验结果和公顷计划产量,利用专家系统计算出采样地块肥料施用量,并印制施肥卡,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民根据施肥卡进行科学施肥。
2005年大安市被列为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以来,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000多万亩。大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谢绍峰说,由于科学施肥,有效遏制了施肥过量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减轻了环境污染,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保护性耕作。2015年,联合乡曙光村村民王彦明采取保护性耕作方式种植的6公顷玉米在旱情较重的情况下仍获得好收成:每公顷产量达1.25万公斤。2008年以来,他就成为这一种植方式的实践者和受益者。2007年以来这项全新的种植方式以其节本、增效、省工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播种面积逐年扩大,全市保护性耕作方式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
——开展机械深松。早在2010年,通过争取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机械深松作业给予补贴,到如今,已有180多万亩黑土地实现机械深松。“蓄水保墒不说,还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地力。经对比和测产,在同等地力条件下,深松地块与不深松地块对比每亩可增产30——35公斤。”大安市农机管理总站业务科科长薛洪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