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松岭雪村

27.02.2015  11:27

      近日,记者走进了记忆中充满着浓浓年味儿的小山村——临江市松岭雪村,去呼吸纯净的空气,畅游童话里的仙境,分享当地农家收获的喜悦。

      松岭是花山镇珍珠门村的一个自然屯,位于临江市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村屯建筑布局保持了老式关东山村形象,天生一幅“水墨丹青”。从上世纪90年代起,摄影爱好者带着一双双发现美的眼睛,来这里采风考察。从此,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水墨丹青”登上了报刊和网站,“关东雪村·水墨松岭”逐渐远近闻名。2014年,中国雪村——花山镇珍珠门村松岭屯被国家住建部、国家旅游局等7部委联合评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时下,松岭雪村天气寒冷、空气洁净、松柏竞翠,频繁的降雪和独特的民居,构成一幅玉洁冰清的童话世界。

      山里的天黑得早,不到5点,村民家的大红灯笼陆续点亮,水墨般的色彩中点缀着这点点艳红,格外耀眼。

      我们预订的家庭旅馆是在山脚下的村路旁边近70岁的村民孙兴新家。室外冰天雪地,屋内却温暖如春。四间房子有3铺火炕,除一铺自留居住外,其它两铺都租给了游客。

      “我家有wifi,密码贴在墙上的就是,全屯子只有四家安了这个。”正当记者发愁手机信号不好时,60多岁的女主人孙大婶说着时髦话,分明是在炫耀她家的接待实力。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民风淳朴的松岭雪村,这首诗中的场景随处可见。吃晚饭时,孙兴新大叔从村上旅游公司下班回来了,“欢迎,欢迎!你们来得还算是时候,明天我家要来一个团儿,那就住不上了,我们这最火的一天,来了28台大客、3000多人,有的家庭旅店,住宿已经排到正月十五。”他的一口浓郁的山东话,听上去令人十分亲切。

      当远处汽车的最后一抹灯光消失在墨染的山峦,山村又恢复寂静,偶尔有游客嬉笑地走过,引得两声犬吠。

      弯月西悬,繁星闪烁,孙大叔用大红的灯笼照亮了自己的家。晚饭后,记者和孙大叔攀谈起来,孙大叔打开了话匣子。

      过去这里是一片秃山,80年代中期开始植松种果,经过30多年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景色。冬看雪景、春观李花,两季5个多月游客逐年增多。

      他们的家庭旅馆两铺火炕最多住过12个人,每人每天3顿饭加住宿费用是100元。“去年一个旅游季,光家庭旅馆这一块,我就纯收入一万六,今年能达到2万多,全村120多户,近一半人家做家庭旅馆;在旅游公司上班每月给1500元;春秋采山2000多元,种地能得7000多元,我还有林场退休金1300元,我的收入在这算小户。

      据孙兴新介绍,蜂拥而至的“摄友”让村里人开始重新认识他们世居的村庄,一道新的致富大门随之洞开:2011年,有村民腾出自己的火炕,办起“农家乐”旅游,短短3年间,“农家乐”已由10多户发展到如今的近60户,这个方圆10平方公里的小山村,成立了旅游公司,挂起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牌子,全村人围着天南地北的游客需求提供服务,老式爬犁、地道农家饭、山野菜、土鸡蛋都成了抢手货。

      据悉,2014年,松岭雪村接待游客6万人次,收入250万元,农户旅游收入远远超过种地收入。每至冬季,全村几无闲人,还吸纳村外近20人就业。

      通过交谈,记者得知,松岭的村民,在投入资源和情感之后,收获着一串串的惊喜:

      游客多了,农产品不愁卖,村里的停车场变成了农贸市场;在外地打工的都回来了,本村的人手不够还得外雇;当地政府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对全村进行了整体规划、环境整治,建筑布局保持了老式关东山村形象;做旅游的农民中出现很多成功商人,村民增添了做大生意的眼光和内涵;这里的村子更美了,这里的商机更多了,这里的人们变勤快了,村民的理念追赶着时代的潮流……

      夜深了,窗外满天星斗。明早,肯定又是一个灿烂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