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即将开考 有吉林考生远赴外省找好的辅导老师

29.11.2014  11:12

国考即将开考 有吉林考生远赴外省找好的辅导老师

临近月底,国考即将开始。今年国考大幅度降温,竞争职位人数为58:1,降到近年来最低。

相对全国范围内的国考降温的大潮,内蒙古地区考生对国考的钟爱似乎仍然热情不减。此次国考自治区经报名确认的考生达到了28902人,为我区历年最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考生对各类考试都情有独钟,公务员、银行职员、事业单位岗位仍然是他们争相追逐的“铁饭碗”。

这些争过独木桥的考生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

初出校园型:一次性报考6项考试

在各类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大军中,由于国家政策照顾,应届毕业生的职位较多,所以在报考人数上也占到很大的比例。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吕安新就是其中一位。

相比其他国考的学生,这段时间吕安新更加繁忙,11月到12月这两个月,他要参加6项考试,其中4项银行招考,1项国考,1项事业单位考试。临近考试这几天,吕安新报了考前辅导班,做最后的冲刺。

吕安新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班里40人,30人都有考试。

“17人都参加银行招考和国考,剩下的是考研的。”吕安新告诉记者,学校金融专业多,银行考试几乎人人必考。

目前,吕安新已过了一家银行的面试,正在等待面试结果,其他3个银行也刚刚参加完笔试。

在此之前10月份的校园招聘,吕安新同时面试通过了海底捞、华联的管培生和伊利的销售专员,顺利找到工作,给了他足够的信心,但在吕安新看来国考才是他最理想的工作。

“在学校时是学生会的,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觉得公务员最适合我。”吕安新认为公务员收入稳定,不用奔波,在体系内,自己的才能也能得到施展。

当记者问起如果这些考试都没有通过,会不会考虑企业时,吕安新告诉记者,那是最差的选择,到时候会边工作边参加考试,直到考上为止。

在培训班里,类似吕安新的应届毕业生不在少数。

新途径公考培训机构的老师禾苗告诉记者,应届毕业生大多是90后,家庭环境较好,在当今就业形势的压力下,他们大多会选择相对轻松的职业,公务员就成了他们职业规划的选择。

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毕业这段时间会选择“撒大网捞大鱼”式的就业模式,不放过任何招聘和考试,逢考必报,最终从中选择一个好的工作。

“元老级”人物:4年参加近20项考试

1986年出生的包萌萌是人事考试的“元老级”人物,2008年,她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毕业,2009年第一次参加人事考试,2010年经过努力,她考取了西把栅乡的村官,在村官的岗位上待了4年。

包萌萌回忆,4年中,她前后参加了近20次考试,“省考、事业单位招考、国考,能报的我都报了。”

尽管参加了这么多场的考试,结果却不尽人意。最可惜的一次离招考线仅差3分。

今年8月份,村官的合同到期,包萌萌和其他30名同事又面临失业。

“本来还有一部分公益岗位也在招人,但因为我没有本地户口,不符合条件。”

包萌萌的家在通辽,从考上村官就一个人租房子生活。临近考试,她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来不及做饭,3餐都在快餐店吃,每晚学习到12点。由于压力大,最近总是睡不踏实。

“年龄大了,对象、工作都是问题。”谈到未来,包萌萌显得很焦虑。

当村官时,包萌萌一个月拿3000元工资,除去房租、生活费,月底所剩无几。为了准备这次国考,包萌萌已经花了5000元。现在,除了考虑考试,她还要考虑更多的现实问题。“专业限制,能报的科目本来很少,要是没考上,就先找个企业待着,边赚钱边考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参加考前培训的学生中,不少都来自外地,有山西的、湖北的、吉林的,最远的来自江西。为了追随好的辅导老师,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异地,来参加为期十几天或者一个月的考前培训。

在辅导期间,他们住在教室附近的宾馆,每顿饭都在饭馆吃。交通费、生活费、辅导费已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他们都希望自己大投资能有大回报。

伺机而动型:工作族逢考必报

在外人眼里,董丽是个幸运儿,去年她顺利考进了呼市新城区公安系统,成了一名人人羡慕的公务员。但今年的国考,她再次报考,选择了自己心仪的检察院职位。

“我学的是法律,检察院是我最中意的岗位。”董丽说。这次考试对董丽来说特别重要,为此她还报了上万元的协议班。

在人事考试中,每年已有了工作仍然还在参加考试的人也不在少数。

据禾苗老师介绍,在以往的报班考生中,考虑到竞争激烈,不少考生会先报考一些人数较少、或者较偏远地区的岗位,拿这些岗位试水,而后再考自己喜欢的岗位。例如每年有好多考生会报容易考的国税岗位,考到武川等一些周边地区,而后再报考市区内的职位。

近几年,在高校里参加考试的学生有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很多学生早早就做好了考公务员的准备,毕业后伺机而动。

禾苗分析一是现在的学生比较早熟,二来是受到家长的思想影响,认为公务员是“上等职业”。禾苗在前段时间的高校国考模拟考试中,见到最小的一个学生刚刚念大一。

社会学家分析:毕业生理性就业

在全国国考、省考降温的一片呼声中,内蒙古地区的国考热仍然余温不减,反而越来越热。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红艳指出,相对于南方城市,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民营企业、个体以及自主创业的不稳定因素较多,从而导致就业容量差、就业渠道少等问题。然而,公务员弥补了这些问题,无论从待遇、社会地位以及对未来都会好一些,所以公务员考试在各类招考中脱颖而出,出现持续增温的现象。

陈红艳建议,毕业生理性就业,量力而行。公务员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且在笔试、面试环节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希望毕业生结合自身情况,期望值不要过高,切勿抱着侥幸心理。毕业后选择就业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校园与社会有较大的差距。要充分了解自我能力,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