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尴尬"囧途":千万视障人士 服役导盲犬不足百只
千万视障人士,服役导盲犬不足百只——孤独导盲犬尴尬行走“囧途”
新华网沈阳7月1日电(记者 罗捷)导盲犬,一个仿佛熟悉却又那么陌生的“人类朋友”——它能帮助视障人士实现独立出行,更是他们心灵的伴侣。
但你不知道的是:中国有一千多万视障人士,正在服役的导盲犬却不足百只;首家导盲犬训练公益机构也步履维艰。车难上、路难行……导盲犬,正孤独地行走在“囧”途。
导盲犬:我不是宠物,我是盲人的眼睛
对于盲人而言,人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他们几乎无法正常出门去感受那充实而鲜活的世界,包括那些热闹的街道、孩子们的笑脸、路边鲜花的芬芳。但有了导盲犬,或许一切将有不同。
导盲犬是工作犬的一种,可以快速且安全的引领主人躲避障碍物,根据指令完成动作及寻找目的地。经过训练的导盲犬可以记住30个以上的口令,如坐、卧、走等,以及5个以上的目的地,如商店、公园等。
子龙是一只金黄色的拉布拉多犬,会保护主人吴文昊远离各种危险。一次回家路上,子龙带着吴文昊绕开各种停放的轿车。突然,一辆电动车迎面飞速驶来,子龙迅速做了一个“横切”的动作,头往斜前方一冲,整个身子挡在吴文昊面前。
导盲犬珍妮是条黑色纯种的拉布拉多犬,它的主人陈燕是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回忆起曾在北京一地铁站的情景,陈燕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第11次被拒绝进站,一个乘客说,快看,黑狗好像流眼泪了。我赶紧蹲下摸珍妮的眼睛,真的湿了,还有大滴的泪珠往出涌。”当时陈燕一把抱起珍妮说:“妮妮对不起,以后妈妈再也不带你来坐地铁了,我给你租车出门。我的眼泪也像断了线的珠子。”
导盲犬主人:最大的苦恼是出行
对导盲犬的主人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即使有导盲犬的帮助,出行往往也并不顺利。
吴文昊住在北京郊区,每次去城里办事,要坐20公里的公交车。“我拿出导盲犬工作证、残疾人证等,反复解释导盲犬是工作犬,但总有那句‘是狗就不行’”。
陈燕说:“不想坐‘黑车’,但出租车真不拉呀。尽管我们带了一次性床单,不会把座位弄脏,但司机总说公司规定不能拉宠物。北京夏天热,有一次珍妮带我出门在路边打车,等了40分钟没有车停,珍妮就中暑了,吃的狗粮全吐了,而狗中暑是非常危险的。
令陈燕欣慰的是,今年5月1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导盲犬在符合相关条件下,可陪伴视障人士乘坐地铁。同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也正式施行。珍妮终于第一次带着她坐地铁自天通苑站前往北京站并进站。
导盲犬学校:非盈利机构留不住人
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是中国首家导盲犬训练公益机构,基地培训出的导盲犬全部免费交付视障人士使用。以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主任,动物行为学博士王靖宇教授为首的团队于2004年开始了导盲犬培训与应用的研究。
据了解,培养一只导盲犬大概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费用在12万至15万元之间,包括人工、狗粮、防疫等费用。至2008年年底,基地的运营资金几乎都由王靖宇个人出资维持。目前主要依靠社会捐助,来源包括市财政局、残联和一些社会团体、个人的捐赠,但仍有不小的缺口。
导盲犬训导员需要在有犬粪便、气味大、毛发多的环境工作,每天要喂养、清扫,节假日几乎都无法休息,且福利待遇较低。很多应聘者都是凭着对导盲犬的好奇和一时热情来工作。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落成9年来,先后有近百人离开。
导盲犬事业:谁来“导盲”?
对视障人士使用导盲犬的权利,多个国家通过法律予以保障。
在美国,从州法的层面看,拒绝导盲犬进入公共场合者,州法律可对其施以处罚。例如在纽约州,上述行为一旦构成故意歧视,该行为人将可能面临罚款或有期徒刑。
在澳大利亚,《反歧视残疾法令》《伴侣动物法令》等法令中,残疾人及导盲犬的行动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即工作犬可以进入商店、餐厅、酒店、飞机、公共汽车等任何公共场所。
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七章无障碍环境第五十八条,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王靖宇教授介绍,现在国际上80多个国家有110多所导盲犬培训机构,共培训出3万余只导盲犬免费交付视障人士使用。
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已收到近十万视力障碍者的申请,但截止到6月1日基地毕业交付视障人士使用导盲犬84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有人甚至要等到10年后才可能成功申请到。
专家提醒,或许,我们大部分人一生都不会使用导盲犬,但我们应该知道:国际通用的导盲犬的犬种主要是拉布拉多猎犬和金毛猎犬,它们温顺、聪明、安全、稳定、无攻击人的倾向,是温暖心灵的伴侣犬。
导盲犬一旦戴上特制的鞍具,就处于工作状态,精力集中听令。所以当你在街上遇到正在工作的导盲犬,千万不要去打扰它。路遇导盲犬,请做到:不呼唤、不拒绝、不抚摸、不喂食。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