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品质管出来——专家热议吉林大米的品质保障

10.10.2016  16:06

      好大米是种出来的,好品质是管出来的,好品牌是创出来的。吉林大米品牌建设过程中,在选种、种植、加工、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品质管理,确保吉林大米品牌含金量。日前,吉林大米产业联盟发布了4个优质水稻品种的企业标准,这意味着吉林大米标准体系日趋完善。针对吉林大米品牌的品质管理,业内专家进行了相关解读与热议。

      近几年,吉林省把水稻的品质作为第一目标进行品种繁育,而不再单纯追求产量。省农科院院长吴兴宏介绍:“吉林省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品种就是吉粳511,这个品种已经在国内推广十年,推广面积超过4000万亩,号称‘世界最好的粳稻’品种之一。”谈到吉林大米为何“更安全”,吴兴宏给出一项数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15年对吉林省大米产品农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无一超标。他以稻田防虫为例解释说:“吉林省的水稻主要有两大害虫:一个是水象甲,从日本传到中国,我们用白僵菌防治,有效率达到80%至90%。另一种害虫是水稻二化螟,用赤眼蜂来防治。每年省政府投入8000多万元采用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所以,吉林省的化学农药使用量相对较少,过去15年间没有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如何继续提高吉林大米品质?吴兴宏建议,目前吉林省具有优良食味的水稻品种数量不足,所以要加强优良食味品种的选育力度,并加快审定,同时要加强水稻食味评价团队的建设。

      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副会长、教授级高工谢健认为,吉林大米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最终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对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他说:“吉林大米为4个优质大米品种制定标准,体现出‘产地+品种+优质’的特点。且以省级单位发布细分品种的企业标准,这在国内大米行业是首次。”他建议,下一步吉林大米要继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抓好标准化作业示范区,更要加强原料标准、产成品标准、方法标准、过程标准以及服务标准等个性标准建设。“高标准要有严要求。吉林大米标准体系建设,最终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对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实行综合标准化管理。”谢健强调。

      当下,越来越多的吉林大米企业着手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这对促进吉林大米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信息化部主任郭卫华作出评价:通过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提高了吉林大米企业从种植到销售的信息化、规范化管理程度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使企业对粮食种植、生产加工、包装、仓储、物流整个食品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使涉及粮食质量安全的环节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粮食产品质量安全。“当消费者购买具有二维码的吉林大米产品时,通过网站输入条形码或者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了解到大米产品是在怎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生长,了解大米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郭卫华说,消费者能够了解大米产品的“身份信息”,提高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认知度,也增加了消费者对吉林大米的满意度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