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告诉你 三年后“当老板”完胜“打工仔”

16.08.2015  08:38

近日,专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公布一组数据,通过在线调查12.6万本科生样本、13.8万高职高专生样本,通过跟踪创业大学生与就业大学生半年后、三年后的收入、职业满意度等情况,对比“当老板”和“打工仔”学生的生存状况。

 

研究覆盖了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覆盖大学毕业生能够从事的633个职业、327个行业。

 

毕业半年后PK: 自主创业群体月收入、就业满意“双高

 

麦可思发现,2014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群体平均月收入与就业现状满意度均高于受雇全职工作群体。其中,自主创业的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4895元与4349元,分别高出受雇全职工作的本科(3756元)和高职高专毕业生(3167元)1139元与1182元。

 

其中,本科毕业自主创业群体月收入区间分布在“5000元-6000元”(19.1%)及“6000元以上”(26.6%)的比例,分别高出受雇全职工作群体8.6个百分点与17.2个百分点。

 

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4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80%与77%,均高出受雇全职工作的本科(62%)和高职高专毕业生(59%)18个百分点。

 

毕业三年后再PK: 自主创业群体完胜受雇求职群体

 

毕业三年后,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差异?

 

麦可思发现,三年后创业群体优势延续,自主创业群体与受雇全职工作群体收入差距拉大;创业群体对就业现状更满意;其中,超三成自主创业群体月收入过万元。

 

具体看,2011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群体的月收入涨幅分别为56.9%与50.2%,均高于受雇全职工作群体的月收入涨幅(本科为49.6%,高职高专为46.4%)。最终,2011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群体的平均月收入达到9040元与7292元,分别高出受雇全职工作的本科(6050元)和高职高专毕业生(4588元)2990元与2704元。

 

创业3年后 月入过万者不在少数

 

麦可思对2011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群体的平均月收入分析还发现,月收入过万者不在少数。

 

2011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群体的平均月收入区间分布,在“10000元及以上”的比例均最高,分别为39.5%与31.2%。

 

而对比明显的是,受雇全职工作的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在万元以上的比例分别仅为13.5%和4.1%。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后自主创业群体的发展后劲更加凸显。

 

学生创业者说——没挺过三年的更多

 

大数据给出的创业完胜,是不是意味着大学毕业生都该去创业?近日,记者联系到3位选择了创业道路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创业经验值分别为1年、3年和10年,听听他们怎么说。

 

90后的高扬扬

 

生于1991年,通过上大学走出农村;本科主修朝鲜语,大学期间曾赴韩国实习做翻译;毕业后当过“淘宝小二”;2014年返乡创业,做起了煎饼生意,人称“煎饼西施”。

 

创业方向:互联网+传统食品加工业

 

经验值:1年

 

现状:已有稳定客源,通过线上(淘宝店、微店)直销和发展线下代理人、批发商做大。收支相抵,略有盈余。

 

高扬扬的创业时间不长,她的体会是:

 

一定在自己熟悉的、有资源的行业创业。

 

高扬扬的母亲在双阳当地从事生态农业产业,高扬扬从食品煎饼做起,选取了母亲从事产业的上下游来做,首先就在客源和销路上占了优势。

 

创新必不可少。

 

同样是做煎饼,高扬扬瞄准的是高端客户,打出“纯手工”“有机、生态”牌,开发出了牛奶味、花生味、大枣味的煎饼。吃过她家煎饼的顾客很多是回头客。一些连锁超市也慕名找她订货。

 

之前实习打工经历都是宝。

 

高扬扬觉得,她在首尔实习以及毕业后做“淘宝小二”的打工经历都帮她积累了人脉和经验,“不一定非得一毕业就创业,完全可以边打工边积累,寻找创业方向。

 

85后的王熙博

 

研究生期间留学英国。2013年,26岁的他开始做“奔跑兔”电子送餐创业项目,当时为东北首家,三个月后月销售额做到了30万元;2014年撤出“奔跑兔”,同年12月开始做“果语堂”。

 

创业方向:互联网+水果

 

经验值:3年多

 

现状:二次创业项目“果语堂”通过两年零四个月的运营,到8月年盈利已过2000万元,目前在长春有21家门店,日均销售额10万+。

 

王熙博有两次创业经历,先是填补电商外送服务市场空白的“奔跑兔”项目,然后是“互联网+水果”的“果语堂”项目。两次创业分别在他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和博士在读期间。

 

对于麦可思调查中的超三成创业者在三年后月收入过万,王熙博认为“这是靠谱的,但前提是你得挺到3年。”王熙博说,创业的大学生本来就是少数,创业后能挺过3年的更是寥寥无几。一般来说,一个公司从创立到步入正轨怎么也得两年左右时间。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适合创业的人有一种特质,把别人看似的苦当成乐。其实,创业比打工更辛苦,要比就业群体承担更多的压力、委屈、责任。想创业、能创业的人一般都是能折腾的人。

 

王熙博很认可团队创业,他的两次创业经历都是团队创业,合伙人不仅能带来创业必须的启动资金,有时还能带来创新的管理理念。

 

80后的朱建明

 

1980年生人,2002年从吉大汽车学院汽车造型设计专业毕业,进入中国最好的独立汽车设计公司北京iat工作,很快升任造型部经理。2006年回长春创业成立“天火”公司。

 

创业方向:汽车造型设计

 

经验值:10年

 

现状:“天火”目前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好的、独立的汽车设计公司,是一汽轿车、长安哈飞、华晨和福田等十余家企业的供应商。

 

朱建明在创业前进入顶尖的汽车设计公司,做到了中层,拿着高薪。当他因为“不满足”想回长春创业时,父母极力反对。朱建明曾犹豫过家人的反对,但向业内前辈求教后,他越发坚定了自主创业的决心。凭借打工及吉大汽车学院的校友资源,他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艰难期;之后又借助政府的创业政策,逐步将公司带入良性循环。

 

朱建明说,做公司就是将各种资源整合,当你习惯于搭建这样的平台后,就不愿意再给别人打工了。他认为,最好的创业是与自己的爱好结合在一起。他本人不鼓励刚走出校门毫无职场经验的大学生去创业,“一没资金,二没人,三没项目,怎么创业?一定是你在某一行做了一段时间,然后不安分了才会考虑去创业。

 

不满足是(创业的)动力,只有不安分的人才会想创业,安分的人不会去创业的。”朱建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