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GDP出现负增长 陷入转型困境
从正数第一到倒数第一,从接近两位数的增速到负增长,吕梁经济在一年之间经历过山车式的“反转”几成定局。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吕梁市2014年GDP增速预计为-2%,山西省内倒数第一,而就在2013年,吕梁还是山西的增速冠军。
这也是吕梁时隔15年后,再次出现GDP负增长。位于山西西南的吕梁因煤闻名,其2.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总面积中,含煤面积1.1万平方公里,一半多有煤。在2001年至2011年的煤炭黄金十年间,吕梁依靠优质煤炭出现井喷式发展,GDP维持着两位数增速,多年保持省内第一,创造了“吕梁速度”。
煤炭曾给吕梁带来了繁荣,如今随着煤炭行业的低迷,这个将荣衰系于煤炭行业的城市,已尝到兴衰“反转”的滋味。
煤炭依赖
作为吕梁市下属某县经济系统的一名干部,王文(化名)对当地经济下滑之严重感到惊讶,在制定2014年的经济形势预测时,他预期工业增加值(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同)的增速为6%至5%,“这肯定是悲观的数字。”王文说。但实际情况是,2014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左右。
据王文介绍,除了2008年因金融危机出现负增长外,这是第二次,但如此下跌速度还是第一次出现。从2009年至2013年,王文所在县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吕梁都排在前列,曾有两年排在第一,这次在13个县(市)里面位列倒数第三。
王文说,因县里工业占比达95%以上,第三产业和农业比重都很小,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只有两三家,几乎可以算作没有服务业。而工业中,85%和煤炭相关,如此算来,工业增加值出现巨幅跌落,王文觉得也不是太意外。
据王文透露,去年除了孝义、兴县、方山县和岚县,吕梁市其他县(市)工业增加值增速都为负数,煤炭行业占比过高是主因。但受煤炭影响较小的汾阳市也不乐观。据经济观察报了解的数据显示,该市去年工业增加值预计下降25%,GDP增速预计下降15%。
由此,工业比重近70%的吕梁市自然“不好受”。目前,吕梁2014年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尚未正式公布,但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其工业增加值增速预计为5.6%,GDP增速预计为2%,距其预定的9%相差11个百分点,在山西省内倒数第一。
“当时没想到状况这么差。”王文说,2013年煤炭市场下行,年底预估来年形势时认为“不会太好”,于是做了比较悲观的预期。
王文所在的县曾有六七十个大小煤矿,在2009年山西省进行全省煤炭资源整合后,保留了8个主体煤矿,一半为露天开采矿井,一铲子下去就是煤。王文说,2013年,共有6家煤矿开工生产,年底预估今年只有4家开工,形势更加糟糕。
生产出来的煤,即使是亏本也要卖。王文透露,煤炭价格平均售价为每吨220元至360元,同比下降30%,而每吨煤的综合成本高于售价100元至150元,去年该县煤企实现利税0.67亿元。而在煤炭行业光景好的时候,每吨煤卖过580元,也卖过860元。这还不是吕梁煤炭价格的最高价。2003年前后,吕梁境内用于炼焦、冶金的主焦煤,最高价上涨到每吨2000元,是普通动力煤价格的三四倍。
吕梁的“起飞”也就此开始,一甩此前的最贫困“帽子”,GDP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一度位列山西省首位。煤炭行业也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一煤独大”的资源型经济逐渐形成。2013年,吕梁市GDP为1228.6亿元,位列山西省内第三,仅次于太原和长治。
但随着煤炭市场下行,吕梁市GDP增速迅速回落,由2010年的21%降至2013年的9.5%。2014年更是降为2%,总量为1101.3亿元,山西省内第五。经济数据的反转也让当地官员觉得很尴尬,在今年2月初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吕梁市长董岩表示:“随着煤炭市场进入深冬季节,2014年吕梁GDP增速下滑到了-2%,财政收入-20.3亿元。我们自己也觉得面子上挂不住。”
山西省一位长期关注该省经济发展的官员徐洋(化名)告诉经济观察报,吕梁GDP增速在2014年“断崖式”下跌,主因是其支柱行业多数“崩溃”,包括煤炭、焦炭、食品工业(以白酒为主)等。他透露,这三个行业的产值下降幅度都超过20%,个别接近30%。另外,钢铁行业相对好些,下降不足10%。而煤炭、焦炭、白酒和炼钢加起来的产值占吕梁市总产值的69%。“工业比重太大了,加上工业加速下行,GDP增速不下降才怪呢。”徐洋说。
投资倒数
“吕梁投资也不足,去年投资增速全省倒数第一。”徐洋说,对资源型城市来说,投资、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去年吕梁市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82个,是省内各地市中最少、投资额增速最低、是三个增速为个位数的城市之一,而其他增速高者接近30%。
投资不足,必然拉低增速。王文所在的县这两年基本没有煤炭投资项目,去年新增了一个铝产业项目,但规模不大,对工业增加值贡献较小。
对于投资,吕梁市不可谓不重视。其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此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力争达到1100亿元”。
但现实的困难是,“没有钱,怎么投资?”吕梁市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透露,“外来投资,基本都是来投资煤炭的,都盯着这点资源,煤炭市场不好,谁来投资?”
这一说法也得到徐洋的认同,在他看来,吕梁的工业结构太单一,除了煤、焦、钢,其他产业基本做不了,“来投资的话,能干什么呢?做什么产业都需要有个集聚效应,也就是具备配套产业,能够形成上下链条,但吕梁没有。”
徐洋举例称,吕梁要发展装备制造业,但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地,加上本身交通不便。很难吸引到投资者,“如果投资,投资者可能更愿意放在晋中、长治等地方,挨着太原,那里装备制造业发展配套比较完善,交通条件也不错。”
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去年煤炭、焦炭价格大幅下滑。煤炭大量积压,银行贷款也对煤炭企业收紧,吕梁煤企深陷资金周转不畅的困境。现在吕梁有80%的煤炭企业都是高负债运行,有三分之二的煤炭企业其实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吕梁市领导也为钱发愁。董岩在山西省两会期间表示,过去煤炭企业互相担保,依照惯例获得金融支持的比例很大。但联盛集团重组等金融危机事件之后,金融机构忽然抽紧信贷资金,让各个企业措手不及。不仅发展煤焦、钢铁产业资金匮乏,承担外销任务的企业订单也难以交付,出现了违约现象。资金短缺甚至影响到第一产业的发展,农产业深加工受到影响,菌类、核桃等农副产业虽然市场紧俏,但也因资金缺位难以发展壮大。
煤炭市场的波动也让当地意识到“一煤独大”难以持久。转型早已提上日程,但收效不大。王文说,他所在县在三四年前就想过产业的转型升级,“但这个县就是个资源型县,一直没有想到还能发展什么行业,没有具体的构思。”在该县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他也没看到关于煤炭转型的内容,“不知道怎么转?除了原煤开采、洗煤,还能发展什么产业?”
转型困境
在2015年,A县或将重点发展铝产业,但思路和曾经发展煤炭产业差不多。王文说,自己所在县有铝土矿,可以吸引企业来投资,但具体怎么发展还没什么举措,“还是靠资源。”
吕梁市政府方面也想改变“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推动煤炭企业转型,但目前并没有多大成效。以吕梁市政府在汾阳投资兴建的杏花村酒业园区为例,这是被省市县三级政府推举为煤炭转型的“示范工程”、“标杆工程”,吕梁市政府将其视作“一号工程”。
2010年,在吕梁市政府“引导”下,当地30余名煤老板联手投资50亿元,组建了山西中汾酒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汾酒业”)。按照吕梁市政府的规划,在成立中汾酒业的同时,还计划在吕梁管辖区内的“酒都”汾阳市,投资139亿元,倾力打造一个规模宏大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建设,年产白酒10万吨,是山西汾酒集团的3倍。
但由于中央“八项规定”,严格限制“三公消费”,以及反腐高压,白酒行业由盛转衰,加上一些参与投资酒业园区建设的煤老板因反腐“出事”,该园区目前还处于搁浅状态。
徐洋表示,山西省原来提出一个口号“以煤为机,多元发展”,煤炭在产业结构中占比很大,而产业结构一旦形成,要有比较大的转型非常困难。以吕梁来说,2014年投资增速的下降说明吕梁目前没有比较好的投资项目,“而转型首先要靠项目,尤其是大项目来带动。”
对煤炭资源的依赖性太大,亦被看作吕梁乃至山西转型难的原因。山西省政协原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现山西省实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刘道友透露,早在10多年前,山西省就想过煤炭转型,但现在仍未成功。在他看来,煤炭市场有“三五年”的周期,好与不好,三五年轮着来。市场好的时候,“坐着来钱”,自然很难想到去转型;光景不好的时候,“熬几年就过去”,周而复始。“没有市场逼迫,要去做别的很困难,煤炭市场红红火火的时候让我们去转型,是很困难的,明明一挖就是钱,我们干嘛做其他的去?”上述不愿具名的吕梁市官员说。
吕梁的3位煤老板告诉经济观察报,未来3至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煤炭行业很难恢复起来,这主要与国际、国内经济低迷有关,而中央到地方更加重视环保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将进一步削弱对煤炭的依赖性。上述不愿具名的吕梁市官员说,吕梁有这个心理准备,“这次好像不是熬一熬就过去的事情,要彻底展开思路,以后煤炭可能不作为能源,但可以做些深加工,所以说不一定是坏事。”
2013年、2014年先后出台了“煤炭20条”、“煤炭17条”,并在全国率先清理涉煤收费、全面展开煤焦公路运销体制改革、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后,山西省在今年正式出台《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目标是“到2017年基本实现煤炭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并喊出了要“煤炭革命”,使煤炭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但这对王文来说,似乎已习以为常,他觉得前景难期,“原来的煤炭改革对我们县来说没什么影响,我们也想改变‘一煤独大’的格局,但说白了我们县就是靠煤,没有其他可依靠的产业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