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资源应该服务多数人

29.05.2015  10:24

  如果像这样五千元的会诊不断出现并一再加码,除了说明市场经济的自由、宽松,也暴露了我们医院管理部门的失职,至少拱手相让了多数人的利益。

  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生,在基层医院会诊的起步价就是五千元,这是最近爆出的消息。其实,这种情况,这种价码之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之所以存在,还是因为有其合理性,有广大的刚需摆在那儿,而且这种需求只会不断扩展。因为与基层病人千里迢迢地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看病就诊的花费相比,五千的会诊费还是相对少的,更重要的是,医生是在利用业余时间“会诊”,就算是“走穴”也无可厚非,毕竟国家已经批准医生自主执业,也已经有医生在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后者的挂号费、诊疗费都高出公立医院的定价。

  事实上,这个现象提示的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请得起名医的,如果名医的医术贡献,仅仅局限在掏得起会诊费的人手中,它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受益者少,更是整个国家医疗水平会因此被牵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能把名医们的“走穴”,为少数人会诊看病,变成名医们的“走穴”培训,帮助更多的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分享名医们的知识和经验,后者由国家买单,这样才是名医价值的最大体现,使名医这样的优秀医疗资源服务于多数人,这是市场经济之下,相关管理部门应该考虑的事。

  在全国范围内,社区医院的建制早已完善,从硬件上衡量,已经可以满足所辖人口的就医需求,但包括在北京,社区医院医生的水平并不被病人认可,仍旧是社区医院门可罗雀,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这也使社区医生和基层医院的医生一样,失去了提升医疗水平的机会,医疗资源或者说优质的医疗资源的绝对不足,并没有因为社区医院、基层医院的建立和增加而有明显改观,从一如既往的“号贩子”的存在,到现在名医会诊的高定价,虽然后者合法合规,但如果因为缺少行政干预,一任市场调节,在医疗服务的贫富差距中,增加的就不能算是正能量。

  公立医院是公益性的,这是绝对的,但是,回到医生个人,他们没有理由永远做志愿者,永远低价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一点早已是共识。医生的医技是商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如此,用这样的商品使更多人受益,造福整个社会,从小了说,是公立医院乃至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的技术性问题,往大了说,也能体现出前者的胸怀,以及对医生群体的尊重,如果像这样五千元的会诊不断出现并一再加码,除了说明市场经济的自由、宽松,也暴露了我们医院管理部门的失职,至少拱手相让了多数人的利益。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