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辆仿古有轨电车同时上线运行 勾起长春人的电车情怀
长春晚报记者 梁闯 摄影 孙建一
几十年前的长春,宽宽的马路,高大的杨树,铁轨穿行在林荫道中,绿车皮,长辫子,那些不知疲倦的乘客与司乘人员,成了最鲜明的城市印象。当时的人们独爱电车,如果远远看到电车的身影,赶上乘坐“长春号”都是件幸运的事情。
近年来,老一辈的长春市民越发怀念过去,其中对曾经街头“老电车”的情愫一直未退,大多数长春人都对它情有独钟。17日,伴随着长春公交集团电车公司3辆仿古有轨电车同时上线运营,我市市民又看见了阔别已久的样子,老长春的有轨电车记忆又回来了。
老朋友“再见”感触多
米黄色和深绿色相间的车身,一圈红色条纹将车身一分为二,见到它,勾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以及伴随着电车铃声叮叮当当的成长。三台仿古电车重回历史舞台,为长春市又增添了一道特色景观。它将古朴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理念相结合,扬起了这座城市“历史的尘埃”。
“对!对!对!就是那个样子,一点也没变!”从有轨电车售票员岗位上退休了近20年的李翠文看见从远处缓缓驶来的有轨电车,难掩内心的激动,“上班的时候,老有轨电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冷,车的密封条件不好,四处漏风。人挨人,人挤人,车里总是满满登登的乘客。”李翠文告诉记者,“现在有轨电车都不用售票员了,车里还配置了空调,冬暖夏凉。不但找回了有轨电车的记忆,还处处体现着时代的进步。”
72岁的有轨电车老司机梁青昌动情地看着自己曾经驾驶过的长春号、200型有轨电车……就像看见自己久违的老朋友,“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时,我的感情油然而生,从外表来看,朴实、憨厚,它为春城人民出行做出巨大的贡献,如果我倒退十多年,我还想开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见证荣誉和历史
长春有轨电车线路有着7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1941年4月。1960年是有轨电车发展顶峰时期,当时拥有6条运营线路和88辆有轨电车车辆。运营里程长达52.63公里。随着城市发展,有轨电车线路被相继拆除由汽车替代,到1996年5月长春市仅剩54路一条有轨电车线路,2000年长春市政府投资对54路的线路、轨道、线网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于年底正式通车。它见证着长春城市发展的历程与荣誉,早已成为春城流动的靓丽风景线。
为了留住城市的记忆、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挖掘城市的历史积淀,长春公交集团2015年从沈阳新阳光公司购置了三台仿古电车。其中一台是仿照1958年由长春电车人自行制造的老“长春号”,另外两台是仿照上世纪50年代的200型有轨电车。“长春号”作为里程性的开创,在上线运营期间获得了无数个荣誉称号,而200型有轨电车堪称长春公交史上的鼻祖,是古老电车的典型代表。
保留原有外观和内饰风格
据了解,“长春号”曾是长春人自己纯手工打造的一台电车,但由于配件缺少,现已无法修复,所以只能按照老“长春号”的电车外形和特点,1:1打造了一台新“长春号”,意在唤醒老长春人的那份记忆。对于3台复古式电车,1台“长春号”分配于55路,2台“200型”分配于54路运营。“这3辆仿古有轨电车将和其它车辆一样,按照正常的车隔和时间运行。”54路车队队长赵忠泽介绍,“正常运营是从早6点半开始,一直到晚6点半,每天运营8圈,不同时段,随着车隔调整。”
据了解,除了“长春号”,其他两台电车车身长均为16米,车内均采用纯实木材料,包括车框和车内的座椅等,均为老木匠纯手工打造的,仿制日伪时期的200型电车。而“长春号”的车身内部结构除了座椅,也均为木质。仿古式电车都采用了最为古老的站立式全铜操纵杆。改造后的仿古电车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完整保留原有外观和内饰风格,再现了传统有轨电车的古典风貌。乘坐在木质座椅的车厢内,看着这些似乎“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有轨电车,市民赵先生感触颇深,“我觉得这种车辆挺吸引人的,和其他车辆不一样,很有特点,有老长春的历史感,勾起很多回忆,小时候坐车的感觉,车上的设备设施还是很完善的。”
此外,通过对电机电器设备的整修和改造,达到现代的安全和运营技术条件。新一代的“仿古电车”在车辆外形、涂装和内饰设计上均以过去的有轨电车为蓝本。但是,车体内的动力装置、装饰装修全都采用了现代技术和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