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调优结构增收不愁

14.10.2016  20:15

      秋收时节,记者来到吉林省扶余市五家站镇文良兴农源机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理事长史文良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种植的玉米每公顷能打2.3万斤左右,秋收后的玉米,一部分留作生猪饲料,另一部分卖掉,玉米秸秆还能综合利用。为了提高广大社员的经济收入,合作社还建了大棚,种植蔬菜和食用菌。一个大棚每年至少收入5万元以上。

      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投资500多万元,购置了30多台旋耕机等农机设备和建设大棚的材料为村民服务。如今,本村及周边村屯有400多户农民加入文良合作社,入社土地面积达1300多公顷。2016年,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上,他们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秋季玉米收割脱粒后,玉米粒与秸秆放在一起粉碎,用于喂养能繁母猪,能繁母猪繁育仔猪,猪粪便经过消毒和玉米芯合成,再用于大棚内生产食用菌,其后,菌包粉碎作为有机肥再施到田里,形成有机生物链,所有产出物都变废为宝。

      据了解,年初以来,吉林省认真贯彻落实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政策,全力以赴抢农时、保春播,全面夺取了春耕生产的胜利。一是种植计划落得实。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8698万亩左右,与上年持平。二是种植业结构调整落得实。全省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32.58万亩。其中,农业部门落实调减籽粒玉米面积252.58万亩,调整为大豆、杂粮杂豆、花生、水稻、鲜食玉米等作物。三是春耕生产落得实。坚持抗灾夺丰收,突出抢前抓早,确保把地种在了适播期内。为全省秋粮总产量达到680亿斤以上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吉林省永吉县北大壶镇鸦鹊村蓝靛果示范基地,基地的创办人——吉林省胜阳林下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告诉记者:“今年,我用网络销售基地生产出的赤松茸,累计销售额已经达到30余万元,这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给我带来的好处。”在赵阳70多公顷的基地里,记者看到,山坡和山谷里都是蓝靛果、红松果和蓝莓。赵阳表示,将来要以“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向“一村一品”的方向发展,目前已有67户村民加入他创办的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