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森工集团多业并举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主张。我国第一家国有控股大型森工集团——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至今已走过了20年改革发展历程,如今,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吉林森工集团继续深化内部改革,实现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数业并举、多元发展的转型之路。
多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吉林森工集团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吉林省采伐公司。2005年,吉林省国企改革攻坚时期,吉林森工集团把握机遇,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为国有森工企业改革发展探索了新路。
在成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面对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木材产量逐年大幅调减的实际,吉林森工集团意识到全面停伐的局面或将来临,要想经营好森林,让林区人民生活更有保障,除了依靠国家的天保工程支持以外,还需要集团自身实现转型发展,发展壮大非林非木产业,最后用非林收入反哺林业。
为实现转型发展,集团提出了“三六九八”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经营方针,积极推进由单一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的转变,在巩固森林资源经营、林木精深加工等传统基础产业的同时,着力发展森林矿产水电、森林生态旅游、森林保健食品和金融地产现代服务业等接续替代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战略转移以来,吉林森工集团产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人造板、地板、复合门、家具、木质百叶窗和天然矿泉水等主导产品在全国遍地开花。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王作臣向记者介绍,目前公司产能为50万吨,直接带动就业人口约7000人。“今年,公司产能实现井喷式增长。现已建成的泉阳、松江河、靖宇三处生产基地中,仅泉阳县的工厂就将投产60万吨。”王作臣表示,2015年至2020年,公司将实现产能每年翻番,至2020年,产能将具备1000万吨,销售力争达到700万吨。届时,销售收入将达到50亿至70亿,将直接让万余人实现就业。
生态资源优势加快转型发展
为适应林业发展新常态,吉林森工泉阳林业局也加快了企业转型发展。泉阳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马德林介绍,2014年,局里与吉林森工集团泉阳泉饮品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成立泉阳泉泉阳饮品有限公司,目前水厂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同年,泉阳林业局依托其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先后建设了扶安原始森林群落、高山湿地花园等。
与此同时,泉阳林业局还积极引导全民创业,积极发展林下参、野生灵芝、林蛙养殖等种养殖产业,探索出一条员工创业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位于白山市靖宇县生态工业园区内的吉林森工森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拥有1万吨森林食品生产加工能力,拥有目前最先进的冻干森林食品生产线4条,拥有10万吨野生蓝莓饮料生产线和10万吨的天然饮用水生产线,其中,野生蓝莓饮料生产线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德国进口无菌灌装蓝莓饮料生产线,并将于今年投产。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宝林说,吉林森工集团下属八大林业局经营着长白山核心区80%以上的森林资源,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禁伐天然林后,为集团的森林食品产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公司的原料供应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公司达产后可实现8亿元的销售收入。”
非林收入反哺林业
吉林森工开发建设集团,也是吉林森工集团向非林非木产业转型发展的部署之一,借助林区棚户区改造契机,逆势进入房地产领域,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8.4亿元,净利润1.5亿元,成为非林哺林经济基础的有力支撑。
得益于非林产业的迅猛发展,2013年和2014年,吉林森工集团从非林子公司净利润中提取3300万元的生态建设基金反哺林业,弥补因木材减产导致的育林基金的不足。据了解,每年,吉林森工集团都会从非林产业利润中按比例提取资金,专项用于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环境绿化等项目建设。
据统计,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吉林森工集团完成更新造林12.59万公顷、森林抚育12.36万公顷,并开展长白山林区人工促进天然林生长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与10年前相比,吉林森工集团森林覆盖率达到90.9%,森林蓄积达到1.82亿立方米,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达到651亿元。
如今,吉林森工集团已走出一条具有吉林森工特色的多业并举,生态与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宋宝华 记者 卢玉鸽)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