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吉林振兴发展好声音 ——吉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侧记
聆听吉林振兴发展好声音
——吉林代表团媒体开放日活动侧记
吉林日报记者 曹梦南 本报特派记者 张 佳 祝书琳
开放吉林彰显自信,活力吉林再展魅力。
6日下午,北京中国职工之家大饭店会议厅暖意融融,人流涌动。吉林代表团在此举行全团审议并向媒体开放,敞开胸怀热情欢迎境内外记者感受吉林、关注吉林,近距离聆听吉林振兴发展好声音。
距离会议开始还有半个多小时,会议厅内早已“人满为患”。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香港凤凰卫视、华尔街日报等35个中外媒体的70余位记者各自架起“长枪短炮”,聚焦吉林。
2015年是吉林振兴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吉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和鼓舞下,吉林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和要事。“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东北最美高铁”开通运行、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代表们的发言重点突出、话语精彩,现场快门声不断、闪光灯不停。
下午4时30分,审议结束,代表团副团长房俐宣布采访开始。
新华社记者率先向吉林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巴音朝鲁提问,“十三五”开局之年,关键在于全面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灵魂,吉林将如何推动创新发展?
巴音朝鲁感谢媒体和记者对吉林振兴发展的关注与支持。他说,对吉林来说,抓住创新就是抓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吉林作为老工业基地,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就是体制不活、产业不优、内生动力不强,创新对吉林来讲更为迫切、更为重要。没有创新,吉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包袱就会像“雨天背稻草,越背越重”。可以说,创新是解决老工业基地难题的“金钥匙”。立足吉林实际,加快创新发展,要进一步明确创新的战略定位。突出发挥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把创新贯穿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全过程、各领域,柔性汇聚创新资源,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与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要进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利用我省良好的科研资源优势,突出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基础作用,发挥企业家队伍的创新主体作用,抓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人才结构,抓好体制创新、开放创新,形成科研攻关捷报频传、科研成果层出不穷的良好态势,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要加快推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特别是突出抓好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我省近年来组织实施了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行动计划、20个创新发展工程,生成了“玉米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重组人胰岛素及制剂”等多项重大技术,实现了“吉林一号”卫星、无人机、碳纤维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转化。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先进技术应用推广力度,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全力推动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的生成和发展。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和高端发展。 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手抓,推动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着力实施支柱产业振兴、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和服务业提升“四大工程”基础上,举全省之力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快形成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在经济发展思路上作出的重大调整,“供给侧”也是今年两会上的一个热词。香港商报记者抓住时机,向代表团副团长、省长蒋超良提问,吉林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哪些思路和举措?
蒋超良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创新,是贯彻“五大发展”新理念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部署,重点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一要加快去产能。突出煤炭等行业以及钢铁、水泥等产品去产能。严格准入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依法有序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做好结构调整加减法,支持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扎实做好债务处置、人员分流和社保接续等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二要加快去库存。重点搞好房地产去库存,扩大消费需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行货币化安置等方式,增加政策性消费;降低购房成本和门槛,进一步降低税费;通过增减挂钩等方法,加强土地供应调节;采取租售等相结合模式,创新去库存方式;实行一城一策,分类制订方案。重点推进粮食去库存,搞好玉米加工转化,发展畜牧业加快过腹转化,调整种植结构,加大跨省移库转运力度。三要加快去杠杆。着力搞好政府去杠杆,严格管理债务增量,优化结构,加快债务置换,切实防范风险。着力搞好金融去杠杆,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等管理,打击民间非法集资活动。着力搞好企业去杠杆,加快技术改造,扩大企业优质资产。四要加快降成本。与去杠杆相结合,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加强政府改革和服务,加快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按照国家部署,精简“五险一金”,降低人力成本。推行企业扁平化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支持驻吉央企和省外控股企业搞好“三供一业”等改革,减轻企业负担。五要加快补短板。重点补齐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民生和产业短板。打好国企改革、服务业发展、脱贫三大攻坚战。要制订实施意见,为推进改革提供具体遵循。
就香港《大公报》记者提出的有关长春新区规划建设,特别是在利用新区推动长春创新发展方面将会有哪些重要举措的提问,全国人大代表、长春市市长姜治莹说,近段时间,长春可以说是捷报频传。不仅长春新区和哈长城市群规划获批,国家还正式出台了《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可以说,长春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未来长春新区发展定位是:推动吉林中部创新转型的发动机,推动哈长城市群建设的加速器,促进新一轮东北整体振兴的新引擎。
姜治莹表示,长春新区最基本的特征是“新”。一是思路新,要立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二是体制新,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拿出带有突破性的、可操作性的改革举措,把长春新区建设成为体制最新、机制最优、环境最好的经济区;三是产业新,我们要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让新区成为大众创业的载体、万众创新的平台,真正形成推动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姜治莹透露,长春新区今年就将实质性地启动开发建设。一是定规划。3月底前我们要完成31项规划,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在规划引领下向前推进。二是造环境。今年将投入150亿元,实施高水平的绿化、水系、路网和地下管网建设,尽快使之成为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地区。三是抓项目。从4月份开始,100个重大项目要陆续开工,我们要用纷纷落地的项目把长春新区支撑起来。
姜治莹表示,长春新区将是中国未来发展最有生命力的区域。长春新区的开发建设前途远大、大有可为。希望各方面关注、支持长春新区,希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到长春创新创业、建功立业,与长春共享机遇、共创辉煌。
说创新、话发展,一个个热点话题让会场气氛持续升温。王家骐、安桂武、任克军、金育辉等代表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提问时间由1个小时延长近2个小时,现场热度不断上升。
开放吉林魅力无限。吉林正以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姿态,吸引来自海内外的关注目光……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