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男子收藏两万余本小人书 有的价值百万

02.02.2015  09:19

董超开店为供连环画爱好者交流 新文化记者 王强 摄

新文化吉林讯 (记者 温月) “小人书”是啥?看过没?那是不少50后、60后,甚至是70后、80后儿时的记忆。吉林小人书收藏家董超已经收藏了两万多本小人书,除了置换,仅是购买就花了10多万元。

花10多万元购买小人书

董超今年49岁,在国企工作。他从小就喜欢看小人书。发现好的、有趣的小人书,看完后就自己保留起来。

“小时候,只要攒了几分钱,我一定就去买一本小人书回家看。”他说,晚上睡觉,他的妈妈还给他照着书讲故事。

“小人书有很长的历史了,有一种怀旧的感觉,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看了。”他说,工作后,有了经济收入,虽然生活很忙碌,但是热爱小人书这种心情有增无减。他开始比较系统地收藏小人书,还和不少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们相互置换,或者到对方那购买。

“小人书其实就是连环画,有的是用绘画,通过一个个场景讲了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他说,有的则是将电影的一个个画面的照片,复印出来,配上文字,相当于将电影印在书上,浓缩精华,将一部电影用照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出来。

如今,董超已经收藏了两万多本小人书,除了置换,仅是购买就花去了10多万元。他收藏的小人书包括《东郭先生》、《鸡毛信》类似的绘画作品,还有《红岩》、《党的女儿》等类似的电影作品。

现在,他有市面上较少见小人书《兴唐传》、《打豹记》和《克楚别伊》等。另外,他还有比较珍贵的小人书,如八大样板戏的《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龙江颂》,以及《杜鹃山》、《平原作战》和《火烧红莲寺》等。

一次大意丢了100多本

“收到收藏这些书,真挺费劲儿的。”董超说,小时候,他是见到看好的看过后就保留起来,长大后,他结识了更多连环画爱好者,开始和对方置换和购买。2004年,他加入了吉林市收藏家协会连环画委员会后,他则是到全国各地,参加交流,四处寻书。

“北京、上海、天津、河北都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了。”董超说,每一本书收藏起来都很不容易,具体对哪本小人书感情最深,他也说不清,每次得到想要的书,都会兴奋好长时间。但是也有时候因为大意,丢了书,这让他很受打击。

2012年,长春组织了一场“连友”交流会,参加的人员,每人都带来了一部分书进行展示、交流。

“我们一行好几个人,交流会结束后,我们搬着箱子打车离开,我光顾着帮同伴搬箱子,自己装着书的箱子放在了最后,结果忘记搬了。”董超说,想起来自己的书忘在哪,赶紧去找,结果一箱子书都丢了。

“里头一共有100多本,当时心疼坏了。”董超说,那感觉,比丢钱难受多了。

希望将收藏者团结起来

董超收藏小人书已有30多个年头了。

“如今看小人书的人没有那么多,‘连友’行动比较分散,找不到‘组织’。”董超说,其实他一直想要将众多收藏者团结起来。目前,他这里有自己收藏的小人书3000多本,还有一套“连友”放在他这展示的《三国演义》。

“这套《三国演义》小人书价值估算70万到100万元,甚至更高。”吉林省收藏家协会连环画委员会秘书长鲁启云说,小人书可以称为国粹,是我国专有的,划分的很细,连环画、卡通动画、漫画等,目前吉林市有百余名连环画爱好者。

“观看小人书的人,从50后到80后都有,以60后居多,因为小人书是伴着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董超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几乎没有电视,收音机也很少,宣传教育都靠小人书,不同时代的小人书风格也不同,包括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有小人书的存在。

董超说,小人书是他小时候的记忆,他希望更多的人和他一起重拾儿时记忆,回忆乐趣无穷的童年时代。同时,将我国的连环画传统文化,继续传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