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引进“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专家侧记

01.06.2017  09:13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世界人才流动速度加快,知识技术更新频率加快,引进国外高端智力和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吉林大学通过创新引智理念,拓展引智载体,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创造优良的引智环境,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

  吉林大学引智工作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根本需求,依托多层次、多元化项目体系,有计划成建制地着重引进世界名校、名企的高层次专家。吉林大学高度重视“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注重发挥“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入选专家工作效益。学校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小组,专门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正处级单位),建立健全配套规章制度,完善引智引才制度与规划。引智工作过程中,学校坚持多措并举、部门联动,高效推进“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学校对项目入选专家实行目标管理机制,在合同中明确项目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和考核机制。校内各部门协调配合,依照与外籍专家签署的合同内容进行管理并提供配套服务,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学校为“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入选专家配备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熟悉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担任科研助手,同时聘用专职生活秘书,协助专家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增强专家归属感

  吉林大学努力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与服务,切实增强外国专家的归属感。学校于2016年成立了吉林大学中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基地及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同时依托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吉林大学国际化示范基地等项目平台,为学术大师专门设立工作室、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实体科研机构,切实保障外国专家安心工作,提高效益,如建立了以 “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专家达拉拉伊教授为核心成立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等,帮助专家快速开展工作,增强归属感的重要举措。学校海外高层次专家提供医疗、住房、配偶就业、子女上学等优厚福利政策,保证专家生活无后顾之忧,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注重成果示范和推广,发挥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的高端引领作用

  截止目前,吉林大学共获批6位“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专家,其中5个长期项目,1个短期项目。这些专家大多已与我校相关学科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大部分专家都表示将在吉林大学工作直至退休。国际著名极地钻探专家达拉拉伊教授(2010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已于2015年与吉林大学续签第二个5年聘用合同),自入职吉林大学以来,创办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促成吉林大学成为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专项成员,每年派师生参与南极考察。2014年9月,由于他的突出成就,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瓦伦丁·瓦尔切夫教授(2014年入选“千人计划”外专项目)来校工作后,创建了沸石分子筛方面新的研究方向,以吗啉,三乙胺及氢氧化四乙基胺为模板合成三种SAPO-34分子筛材料,并以一种便利、高效的氟化后处理方式对其性质进行改良。在超声条件下利用氟化氢溶液进行刻蚀,使其在沸石催化剂中形成二级孔。瓦伦丁·瓦尔切夫教授更是促进了中欧化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以吉林大学为主办方之一在法国尼斯举行了第二届欧亚沸石分子筛大会,并取得了全满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吉林大学的国际影响力。乌克兰最高科学技术荣誉奖获得者米古拉·科柳伊教授(2015年入选“千人计划”外专项目)主要研究类金刚石薄膜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应用GDD方法获得高质量类金刚石薄膜,成功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提高、抗辐射性能、稳定性和循环性,在军事、民用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前景。同时米古拉·科柳伊教授积极为吉林大学的发展建言献策,积极推动中乌两国高校及科研院所间的交流合作,在中乌青年学者中组建研究团队。

  吉林大学始终坚持高端引领、立足需求、突出特色、优化服务、注重实效。秉承引智工作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积极拓宽引智渠道,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引智的质量和效益,依托“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平台,吸引国外一流专家来校工作,并在长期合作中扎根吉林大学,为吉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引智项目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