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受访者支持为户籍改革设立专门政府基金

02.11.2015  09:49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公安部副部长黄明透露,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户籍改革实施意见。国务院2014年7月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过去14个月,各地对于户籍改革都制定了改革目标和执行时间表。当前户籍改革的破冰之举,公众是否关注?他们对户籍改革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7%的受访者表示关注各地出台的户籍改革实施意见。45.9%的受访者指出具体条款说明模糊,难以量化,43.4%的受访者感到原则性条款过多,可操作性条款太少。

 

受访者中,城市户口的占七成,农村户口的占三成。

 

57.7%受访者关注各地出台的户籍改革实施意见

 

调查中,57.7%的受访者关注各地出台的户籍改革实施意见,其中16.7%的受访者非常关注,28.8%的受访者表示一般。仅13.4%的受访者不太关注或不关注。

 

厦门大学科技哲学系学生赵厚(化名),在入学时并未将户口迁到厦门。现在他想办理港澳通行证、赴台通行证、护照,就必须回老家户口所在地。办理过程也十分麻烦,每一步都很繁琐,有时要回好几趟老家,特别不方便。

 

户籍改革应该多听听老百姓的心声,从老百姓最期望的地方开始改革。”赵厚说,还要多做宣传,宣传到不同群体中去,比如学生、老人、社会弱势群体等。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研二学生李岩,也一直在关注各地的户籍改革。他认为,户籍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会影响到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家庭环境等各方面情况。“我希望国家能早日出台较为完善的户籍改革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国家教育、就业等的平等化”。

 

对最近出台的户籍改革实施意见,47.6%的受访者感觉总体一般,42.5%的受访者表示总体满意,9.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满意。

 

在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小武看来,目前户籍改革的举措,整体上还是符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大方向——通过户籍改革推动人口的有序流动。“户籍改革确实对中国人口的自由流动和社会福利的保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努力方向。但也要注意,如果我们完全自由、放任式地推动人口流动,势必会造成地区间的不均衡发展,这会与国家发展目标相悖”。

 

45.9%受访者指出户籍改革具体条款模糊,难以量化

 

近半数受访者对户籍改革实施意见感觉一般,究其原因,45.9%的受访者指出是具体条款说明模糊,难以量化;43.4%的受访者感到原则性条款过多,可操作性条款过少;19.5%的受访者认为对配套政策说明太少,如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政策。

 

目前户籍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胡小武表示,第一,有些农村户口的居民,虽然符合所在地的落户政策,却不愿意迁移入籍,比如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农民很担心迁来之后,农村户籍所捆绑的利益就不存在了,所以他们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入籍意愿。也就是说,城市虽然放开入籍,制定了入籍政策门槛,很多人是不愿意越过这个门槛的。第二,户籍并不完全捆绑一些基本福利,就拿高校教师来说,高校教师可以将父母的户籍迁入教师本人的就业地,但迁入后并不能立即享受就业地的社会福利,比如养老保险、公费医疗、行政医疗等。

 

35.9%的受访者担心有些落户政策缺乏监管,难保公平;35.2%的受访者认为积分落户条件过于严苛、繁琐;19.8%的受访者感觉一些意见难以同旧体制衔接。

 

自国务院2014年7月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户籍制度改革还面临什么样的阻力?在受访者看来,最大阻力在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病难以解决(52.7%),其次是地方政府缺乏改革魄力(36.4%),第三是相关政府部门执行力度不够(35.2%)。

 

其他还有:高额的户籍转化成本(28.7%)、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28.4%)、缺乏完善的配套制度建设(26.3%)。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主任陈友华指出,户籍制度改革已非首次,但以往的户籍制度改革基本上在原地踏步,很少取得实质性进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包括城乡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央政府缺少统一规划,地方政府的集体自利本性。只是目前全国劳动力市场供需形势出现了根本性逆转,地方政府在户籍制度上的改革措施,基本上属于形势倒逼的结果。

 

户籍制度改革不仅牵涉到国家、社会、家庭与个人之间的责任定位,以及利益关系的再调整,更牵涉到政府内部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责任分担等问题,同时还面临城乡与区域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以及既得利益集团的自利本性,从而使得户籍制度改革举步维艰。”陈友华表示。

 

在胡小武看来,户籍改革的阻力在于,各个地区都有自身的考量。这是因为人口流动往往会带来全方位的治理改变,落后地区不愿意过多地将人口迁走,人口净流入城市也无法完全接纳新增户籍人口。这是因为人口流动往往会带来全方位的调整,拿落后地区来说,户籍转移到外地,势必会导致当地人口大量减少,会造成人力资源和消费的减少。人口净流入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公共服务、交通、环境、住房各方面也会难以保证。所以说这是当下面临的一个典型困境,全放开行不通,不放开也不行。

 

调查中,36.4%的受访者担心户籍改革会抬高特大城市的生活成本。27.2%的受访者觉得短时间解决一亿人口户籍问题,难度很大。

 

70.9%受访者赞成为这一轮户籍改革设立专门政府基金

 

调查中,42.7%的受访者期待明确规范户籍改革,增强制度可操作性。41.5%的受访者表示要做好新旧政策的衔接。

 

陈友华表示,首先,中央政府应在整个户籍制度改革设计与责任承担方面,尽更多责任。需要进一步明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定位与边界。没有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与责任承担,地方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上不可能取得成功。其次,尽快实现基本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牵涉到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尽快消减而不是继续扩大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差异。

 

还有37.0%的受访者期待政策实施过程透明公开,保证公平公正。30.4%的受访者希望加强政府相关部门执行力度。27.2%的受访者希望切实落实好优惠政策,真正做到惠民为民。

 

胡小武说,目前我国提出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户籍改革客观上又可能在短期内,导致人口流动和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所以,全国一定要有序地调控因户籍改革导致的非均衡发展。

 

在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成本基本都是政府财政在投入消化。如果设立专门的政府基金,更能显示出这项工作的专题性,也会更加有效一些。” 胡小武说。

 

调查中,70.9%的受访者赞成为这一轮户籍改革设立专门的政府基金,其中28.1%的受访者感觉非常有必要,认为可以切实做到实惠到民,42.8%的受访者表示有基金可以方便做事,但要做到公开透明。

 

也有21.7%的受访者担心,基金在方便实施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问题。明确表示不赞成的占7.5%,其中4.4%的受访者表示并入政府预算即可,不用特立,3.1%的受访者感觉有基金难免有黑幕,难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