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地淘金

12.11.2015  11:07

      靠人参过上好日子,真的不是梦想。在集安市,人参产业带火的围“”服务,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到达集安市,点缀在平地与坡地间,条状分布着蓝棚黑网的参地,便多了起来。一路上,只要细听周围的交谈,以及打进打出的电话,很多都是人参话题。

      清河镇通盛街道9组村民王连成是老“参把式”。10月22日,雨后的14亩参地里,阳光和煦,正是整地种参的好时节。4年后这里将出产王连成他们团队培植出的人参。7个人挖坑埋杆绑线,忙得不亦乐乎。“开始是机器整地、开垄,前一天我们搂了一天地,形成平整的平台。等施农家肥后,就撒籽。

      “之前干什么活了?”记者问。

      “挖参之后才来种参的,跟着老板种人参有十来年了,我们长年给他侍候地。”王连成说。

      “每人每年能上多少个工?”记者又问。

      “我们9个人每人每年超过200个工。但一台起参机抵上100个人工,由于起参越慢越好,一天起参5亩,我们20人跟在机器后面,把西洋参装到袋子里。

      “住在这儿一直到下参?

      “开始主要防畜禽进地,围上后,人定期来看看。等人参长大后,要定期薅草,还要防止人参被乱挖,因此就得一直在棚里看着。

      “收入还满意吗?

      “我一年挣2.6万元。老板的妻弟是工长,今年分了20多万元呢。”王连生说。

      老板妻弟姜宝安很健谈,他带头干活,还要组织大伙干活,并检查干活质量。他介绍,这里的地歇了一年,一亩地每年租金700元,承包期5年。埋立柱与绑铁丝是为了扯起防护网挡鸡,还要留出夏天拉遮阳网的柱子。在撒籽前,还要施用猪粪肥。

      在“参把式”干活的地头,投资人孙世杰与“参把式”一样,穿靴子下田,拿着铁锹挖坑。他介绍,这些“参把式”用的木杆、铁丝、网和塑料布都是上块参地用过的旧料。由于每年参价忽高忽低,他种了15年人参,因能一直坚持,价格对他影响有限。5天前,他的西洋参以每斤80元在参地完成的交易。“这两天价格有些下滑,不排除市场炒作的因素。货多了,价就低;货一少,就抢货了,价就高了。”因为他每年都种参,每年秋天都下参,这让他在价高时能赶上,价低时也能承受。最主要的是每年种参都用自产参籽,用原来的材料,不用额外花高价购置。再有就是有个产量一直不错的“参把式”队伍。他们能够针对土壤板结及缺肥“饥饿”的地块,通过增施农家肥提高肥力。

      近两年,改坡地为平地种参,由于经验不足,苗出得不是很好,还需要提高土壤有机质、掌控酸碱度,还要实施不同于山上的覆盖等细节管护。但孙世杰坚信,平地种参靠这些“参把式”,一定会取得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