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赉县细致谋划、多措落实 坚决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

13.01.2016  09:5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镇赉县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三个五”发展战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坚持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坚持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开发式扶贫与社会保障两轮驱动,坚持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坚持把解决群众如期脱贫与可持续致富结合起来,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战略地位,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加快贫困人口脱贫

  在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台账,瞄准贫困人口,区分不同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精准扶贫计划,实施了“七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到户到人,加快推动了精准脱贫。

  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对身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36529人,通过扶贫专项资金、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发展产业和就业项目,提升自我持续发展能力等方式实现脱贫。重点帮助该群体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带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不断加强产业和就业扶贫机制创新,积极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各类企业实施项目带动,利用扶贫资源入股,开展股份合作、集体经营、联户经营、委托管理、承包租赁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重点推进嫩江、洮儿河行洪区和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移民工程,对0.1万贫困人口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方式实现脱贫。立足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在群众自愿基础上,整合各方移民政策资源,通过政策补一块、银行贷一块、群众自筹一块、社会帮一块等渠道筹集迁建资金,合理安排迁建地点,到2018年底力争现有在册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实现应搬尽搬。

  三是结合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对我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0.7万贫困人口,通过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等实现脱贫。抢抓吉林西部被列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重大机遇,重点搞好河湖连通、绿化造林、土地整理、草原治理、湿地保护等工程建设,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促进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通过相关建设工程的实施,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支持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其生态建设管护收入。

  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对因学致贫的3162人,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代际传递。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满足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改善贫困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到2018年底,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均达到办学标准。支持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院校实现应补尽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县城优秀教师到贫困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支教。落实国定贫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优化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五是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对因病致贫的14372人,实施健康扶贫行动,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救助档案和扶贫救助机制,落实扶贫对象民政救助政策,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衔接机制,防止和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优先做好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与大病保险工作,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适当提高贫困人口新农合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强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全面实施农村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优先加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确保逐步达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本标准。

  六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的4091人,以及通过产业和就业扶贫未能实现脱贫的,最终纳入低保体系,做到政策性保障兜底。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加大临时救助制度在贫困地区的落实力度。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水平,改善供养条件。扩大公益性养老院抚养范围,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业,政府定向购买养老公共服务。到2018年底,全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力争不低于省定扶贫标准。

  七是一事一议帮扶脱贫一批。对上述“六个一批”无法涵盖的贫困人口,或因突发因素致贫的特殊个案,可以通过一次性救助脱贫的,经有关机构认定后,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脱贫。对因灾致贫的,实施民政自然灾害生活救助、保险理赔和扶贫帮扶,一次性帮助脱贫。对经营过程中因资金短缺致贫的,通过双免小额扶贫信贷帮助摆脱困境。对其它突发原因致贫的,采取针对性一次性救助、帮扶政策解决。各乡镇可从实际出发,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子。

  二、着力强化行业扶贫,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各行业部门,要围绕解决扶贫对象的突出问题,因地、因户、因人制宜,立足实际,找准突破口,采取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打好行业组合拳,精准解决扶贫对象突出问题。

  (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互联互通,推进省道莫莫格至月亮泡段、镇赉至到保农场段,县道坦途至巨宝山段、镇赉东绕越线等工程建设。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升级改造县乡道路,消除危桥和安全隐患路段。到2018年底,全县村村通畅通率100%,屯屯通公路率100%,自然屯主干道硬化率100%。

  (二)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力度,提高水质达标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到2018年底,全面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贫困村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实现“人人有干净的水喝”。积极推动“河湖连通”等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加强“一江三河”治理等大中型骨干防洪控制性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等建设,支持贫困村通过挖潜配套与新建水源相结合,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三)加快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积极提升风电配网外送和区域自消能力,发展光伏扶贫,引进有实力的光伏企业和农业企业,推动光伏产业与棚膜经济、畜牧业、水产业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大力推行“柴改电”工程。提高群众用电质量,解决农村地区“低电压”问题,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保证在95%以上。

  (四)优先实施贫困家庭危房改造。继续加大危房改造支持力度,提高贫困户补助标准,拓宽改造资金筹集渠道,整合使用危房改造、节能补助、灾损重建、残疾补助等资源。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从2016年起优先分批解决贫困户危房改造。到2018年底,力争完成1.5万户C、D级危房改造。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无能力改造的特困户根据其要求可以提供保障性住房。

  (五)加快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加大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村庄绿化力度。全面完成贫困村改厕任务。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创建“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继续扩大“中国白鹤之乡”品牌宣传,打好白鹤牌、生态牌、湿地牌,着力推进白鹤湖景区旅游基地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继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支持农村山水田林路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

  (六)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为重点,抓好结构调整,构建东部有机稻米产业带、中西部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带和精品牧业产业带、环城沿路经济带,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做法,抓好水稻、玉米、烤烟、杂粮杂豆等重点产业发展,推进肉牛、奶牛、奶山羊、鸭、鹅等畜禽开发性养殖,推进飞鹤、维尔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制定和完善农村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新农村发展后劲。组织实施百项实用技术对接工程,根据农业发展实际需求,与域内外涉农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单位和专家进行技术对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在贫困地区的推广应用。组织致富能人到外地学习考察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发挥能人带富的作用。

  (七)强化新型城镇化的辐射带动。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要结合实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推进特色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化网络格局。坚持以人为本,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贫困人口进入城镇留得住、有保障。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适当在贫困地区布局,优先考虑使用贫困劳动力,通过就业让贫困人口受益。

  (八)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共享、电子阅览室等工程,提高服务效能。通过有线联网、无线覆盖、地面数字电视等多种方式,提高电视收视覆盖率。实施贫困村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加快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和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文化下乡”、“送戏下乡”、“文化大院”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品牌,以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为主干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全面完成,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8年底,村村建有文化广场,并向屯屯延伸。

  (九)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支持。开展互联网为农便民服务,提升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水平。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信息服务。2016年,全面完成农村信息员配备。2017年,全面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到2018年底,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宽带,80%以上的贫困村实现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当地特色产品。

  三、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

  (一)落实领导脱贫包保责任。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县乡镇两级联动包村落户,按照脱贫攻坚任务逐级分配包保对象,不落一村、不落一户,做到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面覆盖。县级领导率先垂范,直接包保到村到户。县委常委,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分别包保1个乡镇。每名县级领导联系包保一个贫困村,并直接联系5个贫困户。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包保的贫困村与农村党建联系点相统一,即每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包保的贫困村也是党建联系点。

  (二)落实定点扶贫责任。按照“同一类单位定点扶贫任务相对均衡、分类考核”的总体原则,调整确定各单位定点扶贫结对关系,落实定点帮扶责任。完善定点扶贫工作机制,定点帮扶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责任人,组织发动本单位、本系统干部职工参与到定点扶贫中来,切实为帮扶对象办好事、办实事。各定点扶贫单位要把定点扶贫工作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一并推进,单位主要领导每月至少到扶贫点工作一次,推动工作落实。定点帮扶时限保持5年不变,对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扶贫点,要继续帮扶,结对关系保持到2020年。

  (三)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度。结合省、市帮扶,实行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度。组建驻村工作队,派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做到每个村都有驻村扶贫工作队,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户户有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采取“一帮一”或“一帮多”的方式,对贫困户开展“实打实”结对帮扶,实现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

  (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大力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深化村企共建。组织国企、民企到贫困乡村投资兴业、招工就业、合作共建、捐资捐助等形式,开展包乡包村扶贫,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在贫困村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继续组织在春节等重要节日向贫困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鼓励动员各界社会力量通过“雨露计划”、“爱心包裹”、扶贫小额信贷等公益平台不断打造针对留守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一对一结对、手拉手帮扶等扶贫公益新品牌。发动各类科技专家到贫困村开展专业技术服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加强社会扶贫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充实、丰富和动态管理信息资源,搭建社会扶贫平台,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