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厦门:为未成年人打造“幸福营养吧”
在今年厦门的新年音乐会上,民乐登台,奏响了美好的一年。成立才一年多的厦门海沧海娃民族乐团,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已经可以与国家一级月琴演奏家冯少先同台演出。
海沧海娃民族乐团的成长只是厦门关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一个“镜头”。近年来,厦门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编织一张无缝隙的网,以传统文化和爱心灌溉培养未成年人,使美丽厦门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幸福营养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月18日下午,厦门湖里区五缘湾红十字广场传出了琅琅的读书声,禾缘社区携手“子乐学堂”组织开展“亲子共读论语活动”,200多名家长和孩子参加。参加活动的居民陈女士深有感触地说:“如果家长能够陪着孩子一起诵读,不仅有共同的话题,还可以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在厦门,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多与孩子一起去体验,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
烧柴火的砌土灶里蒸着热气腾腾的米糕,可爱的小朋友们正忙着洗菜擦桌。这是天竺幼儿园推广的“食育”文化。
“食育”文化主要是让孩子在烹饪美食、下地种菜中了解食物的来源和营养价值,通过农耕文化的熏陶,懂得珍惜粮食,同时,让闽南“味道”深深地烙在孩子们的舌尖,融进他们的心里。
“闽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这是近年来厦门传承闽南文化的理念,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致力于营造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翔安答嘴鼓名家郭建居创作了《咱厝的好声音》一书,将诙谐幽默的答嘴鼓编撰成书,走进校园课堂。此外,厦门还将宋江阵、南音、福建布袋木偶戏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
今年1月,保安晏鹭川、水电工林峰、保洁员杨梅香、厨师陈伟志等走进厦门九中,与学生分享各自的岗位故事,讲述他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个身边人的故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变得浅显易懂。
学生朱芳淳说:“这次论坛让我明白了要更加友善待人。以后,我会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友善,比如遇到保洁阿姨、环卫工人时,向他们微笑问好,不乱扔垃圾。在生活中践行‘光盘行动’,吃饭不挑食。”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一个重大课题,如何融入?切入点在哪里?对此,厦门市教育局采取课题引领的方法,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经过八年多的努力,不久前,厦门市教育局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首发仪式。这部《纲要》共1188页,150余万字,内容涵盖从小学到高中各学段的36个学科。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傅兴春说,随着这套《纲要》的出台,厦门的课堂评价标准会随之改变,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评价指标”,新的高中课程标准也将于今年年底出台。(光明网记者 马跃华)
版权声明: 松花江网是江城报业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松花江网、《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松花江网”和作者姓名;吉林市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书面协议。如若违反,松花江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能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