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俩90后入围《中国成语大会》半个月背3万成语

30.11.2015  11:28


决赛录制现场,两人在台上默契配合。

生活中的秦伟光(左)、王哲远。本组照片由本人提供   

11月27日晚,央视10套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总决赛现场,出现了两张“ 吉林 面孔”,他们是两个90后的阳光大男孩,来自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导专业的大四学生秦伟光和他的师弟、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大二学生王哲远。当场比赛,两人组成的“昂藏兄弟”队默契配合,力克两名网络作家组合,晋级18强。

“消失”半月余,小伙伴们都不信他俩去“成语大会”了

27日,记者在吉林大学见到了这对“昂藏兄弟”组合。

“战队名叫‘昂藏’有什么深意?”记者问。“这是我俩在背成语字典时偶得的两个字。”1993年出生的秦伟光说,“因为晋级决赛的几支队伍里有一对作家父子组合名叫‘大杨小杨’,导演组希望我们的战队能叫‘某某兄弟’。而‘昂藏’的本意是形容男子仪表雄伟、气宇不凡的样子,感觉挺符合我俩的形象,所以就叫‘昂藏兄弟’组合了。”

“只是后来正式录制时,被主持人戏谑为‘肮脏组合’。”1994年生人的王哲远补充说。

《中国成语大会》这档节目早在半年前就在全国百所高校海选大学生选手,“昂藏兄弟”是东北地区高校唯一参与决赛录制的组合。“决赛录制在河北邯郸进行,所有选手封闭备赛、录制了半个多月。那段时间我们手机静音、不上网,跟谁都没敢说我俩是去参加成语大会决赛,怕被刷下来给母校丢脸。”秦伟光笑着说:“事后身边小伙伴们听说我俩去参加成语大会了,完全不信!也是,我俩都是艺术生出身,平时也没显示出有多深的国学底蕴,一说去参加成语大会决赛了,真挺吓人。”

半个月背烂两本词典,“找着学霸的状态了”

在“极大的吉大”,秦伟光这个名字算小有名气。从大一加入吉大电视台当学生记者、大二前往“马栏山”湖南卫视参与节目制作实习,到大三在校电视台担任学生记者团副团长和栏目主播、尝试创办自己的节目;历经摄像、后期,到策划、主持,一路走来他边学边实践,只为心中的“传媒梦”。但是,他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成语学霸”。

“今年有24支队伍晋级总决赛,其中13支是高校大学生,来自12所高校,我们是其中之一,代表吉大;另有11支作家队晋级。”秦伟光说,在封闭备战决赛的半个多月里,他和王哲远24小时“耗”在一起,手捧两本词典——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新华成语词典第一版》(内含约8000个成语),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的《新华大字典》(内含约3万个成语)——“啃”字典。一个出题,一个接出成语,上厕所时、吃饭时,“连睡觉说梦话时都在猜成语”。能否猜中不仅考验选手的传统文化功底,更考验两人的默契,是否心意相通。

“那段时间我俩好像又回到高考前,完全不眠不休的学霸状态。”秦伟光说。“不过要不是这么努力过,真不知道自己的耐力原来这么强,半个月能背烂两本字典!”王哲远说。

斗“情侣作家”、战“清华学霸”,他俩默契得像一个人

秦伟光、王哲远参与了四场总决赛录制,27日晚的第一场他们幸运地淘汰了一对网络作家组合,之后又遭遇一对情侣网络作家、清华大学队选手以及东道主邯郸高校的选手。

“最难的是第一场,我太紧张了,连续两轮犯规,就是在描述被猜成语时用了成语中本身的字。不过犯规也会‘传染’,对方作家队竟然也出现两轮犯规,最后我们仅猜中1词险胜第一局。”王哲远说。“但接下来的比赛我们很快就顺过来了。双音节对抗赛再赢一局,90秒限时赛猜中6词又赢一局,最后3:0淘汰对手。”秦伟光说。

成语大会上的“斗法”,一组选手中两人的默契到底有多重要?“这么说吧,如果我说‘幻想’这个词,你会猜哪个成语?”王哲远反问记者。“这个很多,想入非非、海市蜃楼、奇思妙想……”记者答。“可是我师兄一下就说出了‘天马行空’,秒中!这就是默契。”王哲远说,“再比如他(秦伟光)说,‘我对你说话’,我马上就能接上‘耳提面命’,就是这么心有灵犀了。”

“好多选手都非常厉害。比如双音节对抗时,一个选手说‘断稿’,她的同伴马上猜中‘江郎才尽’。”秦伟光说,参加成语大会让他对中国古人的智慧有了更深的领悟,“那么复杂的意思,只要四个字就能切中表达,诚如节目的宣传语说的那样,‘中国智慧,自成语境。’反正我俩是服了。”善于举一反三的秦伟光甚至建议高考生或者低年级学生,“通过一方描述成语,一方猜的方式学习成语,肯定事半功倍。”

长春 晚报记者 肖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