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勃:江西省清华研究生结缘永吉县岔路河镇

06.01.2016  11:39

  永吉县岔路河镇,因岔路河而得名,“岔路”源于满语,含义为“”,岔路河意为水量很大的河。徐勃是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曾经有42个省直机关单位的就业机会摆在他面前,他却毅然在志愿表上写道:“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从此,徐勃的人生与岔路河结了缘,他的青春和这片土地紧密相连。

徐勃(左)与同事一起到村里研究工作。

  永吉县岔路河镇中心附近有个文化小广场。一位身量不很高,努力操着东北腔,却总略带南方口音的年轻人,经常出现在这里和镇上的居民叙家常。

  “来啦。”“今儿哥几个唠啥呢?”“刘哥,你上次买的电瓶车跑得省心不?

  一开始,没有人知道,这位1986年出生、笑起来有点眯眯眼的后生,就是2012年作为清华大学扎根农村优秀毕业生典型,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徐勃。2012年7月,徐勃从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岔路河镇,就成了这里的常客。

  过了不久,还是有人认出了他。于是,岔路河百度贴吧出现了一个帖子——《岔路河镇政府来了一名清华硕士研究生》。有网友在跟帖中郑重地写道:“希望你不负众望,有所作为。

  现在,这个帖子仍不断有人在顶起。

   扎根农村:

  我是农民的儿子

  与徐勃对话,记者发现,他没有想象中侃侃善谈,但话语简捷,坦荡诚恳。

  初到岔路河镇时,徐勃的办公桌上仅有一台大学时用的笔记本电脑。闲时,他常穿着上大学时的黑色运动服往小广场跑。那个小广场,是镇上人员流量较大的地方。

  当然,徐勃不是专程去看广场上镇文艺小队演出节目的,他更热衷于与居民们“闲聊”。从镇政府到小广场10来分钟的路,他去一趟就是小一天的时间。

  徐勃说:“熟悉这里居民的生活状态,知其所想,比做一些书面的功课还要重要。

  他对记者说:“我来自江西上饶鄱阳,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知道,今天的农村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农村。

  徐勃来到岔路河镇第一天,与镇党委的同志进行了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徐勃说,岔路河镇的乡亲和家乡的亲人一样可爱,他们拥有水一样的坚韧性格,性情就像这里的水一样透亮清澈。

   从“村官儿”做起:

  一次尴尬的会议经历

  岔路河镇党委派徐勃赴下坎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与当地农村事物进一步接触后,徐勃明白,他首先要做好一名接地气的“村官儿”。因为,他遇到了来这里的第一个难关——语言习惯。

  “我刚到村里工作时,说话语速特别快,很多村民听不懂我在讲什么,我在台上开大会,村民在台下开小会。”徐勃说,有一次,他组织村民开会,刚习惯性地拿起发言稿,就有村民笑他:“其他领导讲话不拿稿,你讲话也不能拿稿。”最终,村里的老书记出来说话,才化解了会场上的尴尬氛围。

  很多人担心年轻的徐勃接受不了。然而,徐勃非但没有气馁,反而主动去找村里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会计,跟他核对语言习惯的差异。他时刻提醒自己,在工作中进一步与村民拉近距离。

  徐勃走遍了下坎村的边边角角,每到一处,村民都非常乐意和他拉家常。徐勃说,这过程让他懂得了只有脚踏实地去干实事,用老百姓的语言真诚交流,才能赢得村民的尊重和信任。

  在下坎村,徐勃发起成立了福星农机合作社,筹建了30万元的村冷冻保鲜库,筹钱建起了村里的文化大院等。他帮助扶持芦笋合作社,使其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3公顷扩大到35公顷,这个项目得到吉林市委组织部和永吉县委组织部专项扶持资金50万元。

  他成为村民眼中亲切的“小徐书记”。

   理想之路刚启程:

  汇聚源源不断的力量

  2013年,徐勃担任岔路河镇党委副书记。岔路河镇文化生活基础丰厚。他没有忘记当初那个有众多文艺演出的文化小广场,“那些艺术小团体,尤其是有支红歌民乐队,水平很高,也许能上《星光大道》呢。

  徐勃努力开拓镇上的文化事业,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他将高校社团模式引入到农村文化建设中,半年时间,岔路河镇组建起象棋协会、秧歌协会、书法协会等38个文化社团,参与人数达3000多人。

  “社团的松散性和扩张性非常契合农民自由的天性和自觉的精神文化追求”,徐勃说。他希望用跳广场舞、读书、下棋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替代一些人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渐渐地,镇上参与社团活动的人多了,赌博、迷信的人少了。这些社团虽小,但在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中让人得到自我提高。后来,岔路河镇红歌民乐队的李润秋,真的上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

  这种农村社团文化模式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嘉奖, 2014年获评“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农村先进集体”。省文化厅正在研究如何以其为示范模板,在全省6900多家文化大院推广。

  2014年,徐勃奉命到岔路河镇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兼职。在中新食品区,他全程参与推进、联系促成长白山保健品制造基地、上海光明集团农产品加工等10余个项目的落地投产或合作洽谈。这些项目中有很多都是计划投资额几亿到几十亿元的项目。徐勃想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岔路河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就近就业机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

  “我既然选择了吉林、选择了农村、选择了为这块土地奋斗,那么,就要全力以赴耕耘梦想,并乐在其中。”徐勃与妻子是读大学时的同学。日前,他已将妻子和远在老家的父母儿子,接到了身边,全家人都以黑土地为家。

  来到岔路河镇之初,徐勃壮志满怀。他写了一首词:“启望松江,水木清华人文日新,志气昂扬万泉河畔,整装待发。一身征衣何言冷,誓将此身献苍黎……”徐勃说,他寻找到了适合他的一方沃土。他要让最美丽的青春,在最适合他的广袤黑土地上生根、发芽。他的理想之路,刚刚启程。(江城日报记者/沈薇 文/图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