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经济的六大发展战略
“十三五期间”为中高端发展目标所应该坚持和完善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其主要设想是:为解决需求不足问题,需要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扩大消费战略;促进经济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必须实施促进服务业发展战略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略;实施新开放战略,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实施新区域发展战略,培育新的区域增长点。即实现以下六大战略——
1新型城镇化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既可最大程度释放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也能提高城市现代化的水平。要彻底改变城镇化以房地产化和土地城镇化为中心的旧发展方式,尽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化农民工为“完全市民”。
还要特别注意, 新型城镇化不仅要积极“化人”,而且必须按现代化的规律建设城市,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城市效率,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容量。这里最关键是着力检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问题,从治理“规划病”入手治理“城市病”,防止“城市病”全面蔓延,为此,我们建议应以“棚户区改造工程”为基础,实施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升级规划,重新规划和整治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2扩大消费战略
在经济政策更加重视扩大消费的作用,不仅能优化需求结构,扭转投资率过高、消费率偏低趋势,而且能显著提高民生福祉。投资是手段,消费是目的,市场经济是消费驱动的经济,是消费者主导的经济,扩大消费和消费结构升级,不仅能消化一些过剩产能,而且能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人均消费水平是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扩大消费,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释放农民的消费潜力,其次是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这两方面都可能扩大消费的空间,释放我国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特别是要改变“以吃住为中心”的消费观,转为“玩乐为中心”的消费观,从需求上讲,“玩乐”弹性更大,开放性强,如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等,具有无限性,也更有品位,需求品位高,就会驱动企业创新,从而有利于创新能力提高。因此,必须鼓励汽车消费、休闲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加强公共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教育、公共医疗水平,促进健康、养老事业发展。
3促进服务业发展战略
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能显著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而且是扩大就业、缩小居民收入差异的重要渠道。服务业历来是就业的蓄水池,过去每逢经济周期性调整时,服务业发展都会比工业更快,对调整期的经济起重要支撑作用,这次也如此。但这次不仅是周期性的,而且是阶段性和趋势性的, 服务业发展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服务业必须加快发展。 服务业一直是我们的短板,目前发展速度仍偏低,主要是受到各种体制机制和政策的限制,必须从改革和开放两方面为服务业发展提供强劲推进力,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各级政府要像过去抓工业一样抓服务业发展,把增加公共产品供给与促进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重点,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战略
这是促进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的关键。 通过完善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显著提高一些战略性产业(汽车、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已形成一定新的优势产业(如高铁、光伏产业、造船业和支线飞机)继续做大做强;鼓励企业跨部门、跨行业兼并重组,对民营资本的兼并重组提供更多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支持;坚决压缩无效、低效过剩产能。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开始变化,不再是劳动力便宜,资源和要素价格低价政策也不符合国情,需要改变。要壮士断腕,下决心解决房地产泡沫问题,将资本和社会资源转移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战略发展轨道上来。需要提及的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也会产生巨大的正能量,如促进城镇化,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增加政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促进产业升级,等等。催生房地产泡沫的社会资金退出房地产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将它们导入产业升级部门和公共部门。为此,要着力发展资本市场,推动资本市场繁荣,建设资本市场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发展机制。
5新开放战略
我们经常把开放与改革并列,称之为改革开放, 实际开放也是改革,开放是对封闭的改革。 开放既包括对外开放,也包括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就是让出市场,让出领域,让外资进入,由此形成内资与外资竞争合作的局面,从而扩大投资、增加产出,满足人们的需求。对内开放就是许多产业和领域,通过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引入民间投本,形成国内有效竞争格局。新常态下的对外开放是一种升级版的对外开放,既包括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要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参与发展,也包括我们大规模的输出资本,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从资本引入大国转向资本输出大国,这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变。新开放战略包括以下重要内容:
首先是开放促改革。 建设一些可复制的自由贸易区,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立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的新管理体制。从领域上讲,由制造业开放转向服务业开放,新开放战略的领域重点是服务业,借此打破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
其次是实施全面的“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不能再停留在寻找资源的初级阶段,而要进入到一个以产业输出和资本输出为先导,占领全球市场,与全球一流企业开展直面竞争的高级阶段。这里关键是学会“打客场”,竞争比赛不可能总是选择“打主场”,真正的国际竞争是“主客场都有的竞争”,最终确立资本输出大国、强国的地位,形成更加深入的全球影响力。与此相适应,我国的外交战略更多的要打经济牌,开展全面的经济外交,根据这一要求,国家主要领导人自然成为中国产品的最大“推销员”。这里最主要的是要加快实施 “一路一带”战略,以此加强与周边以及全球经济的互通互联,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降低我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交易成本。
再次是打造我国产业经济新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对外的双重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实现金融竞争力的提升。 其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和国际化,显著提升我国的金融影响力。四是加强各类国际区域合作,参与和主导全球贸易、投资、安全规则的制定。在贸易和投资与全球进行深入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格局,谋求我国国际利益的最大化。
6新区域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均衡发展道路,通过沿海开放,让沿海先富起来。 随着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做重大的调整,应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上,形成平衡发展格局。 这一转变将产生一举多得的积极效果。既能通过形成新的区域增长点而扩大消费需求,又能通过缩小地区差距来缩小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从而提高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目前我国的发达地区人均GDP接近或超过1万美元,但多数中西部省市区人均GDP不过5000多美元,刚刚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有的地区才3000多美元,地区发展差距巨大,这种差距也是潜力,缩小差距,就能释放出巨大的内需。
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可能概括为“1+1+X”。第一个“1”,促进长江经济带升级发展,通过长三角的“龙头”作用,带动“龙腰”起舞、“龙尾”起飞,实现东中西协调发展,在沿江中上游形成许多新的区域增长点。第二个“1”是加快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统一布局规划,优化能源和产业结构,着力治理雾霾和大城市病这两大“顽症”。“X”就是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乃至较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地区培育一批区域性增长点、带,这也应作为区域均衡战略的重要部分。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