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01.06.2016  03:36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农村的信息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手机作为无线通讯工具在农村得到普及。虽然城镇人口使用比例远远高于农村,但农村使用网络工具最多的还是手机。据2015年4月公布的《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农村网民1.78亿,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81.9%。由此可见,手机成为了农民上网的首选。

      利用好手机网络终端,向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资讯、科学有益的健康传播等,对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生活水平和增收致富的机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手机终端传播农业科技是最为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式;利用青年农民的家庭主导地位和手机网络终端的传播载体,是做好农村健康传播的有效途径;农民利用手机网络终端,掌握一手资讯,可为增收致富提供信息便利;网上购物和社交平台,真正方便了农民的生活,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不再闭塞,彻底实现与世界沟通。以我省为例,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有近一半的人口为农民,而作为生力军的青年农民,他们对网络信息的掌握和运用,对农村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农民利用手机上网推动农业农村信息化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网络覆盖率成为制约农民手机上网的首要因素。宽带网络村村通是推进农村信息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地区间经济、文化和通讯事业发展的不均衡,使得吉林省的宽带网络仅在城镇实现了全覆盖,还有一些较为偏远落后的农村尚未实现宽带网络的覆盖。在实现宽带网络覆盖的地区,农村公共区域WIFI的覆盖率也非常低,很多地区甚至为零覆盖,农民只能依靠手机运营商提供的移动网络上网。移动网络流量资费标准的不菲和4G、3G基站覆盖率低的问题,对农民手机上网造成制约。截至2015年下半年,吉林省4G基站覆盖率仅为60%,3G基站覆盖率为90%,由于农村基站覆盖率又低于城镇,所以吉林省农村的移动网络覆盖率则比这组数字更低,网络覆盖率低成为制约农民手机上网的首要因素。其次,智能手机应用技术缺失以及缺少有针对性的第三方应用程序成为农民利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价格的亲民,越来越多的被销往农村市场,但是除了接打电话、发送信息和音乐广播功能外,上网功能不被全部或多数农民所掌握,很多农民担心操作不当造成“跑流量”,所以智能手机应用技术培训的缺失也阻碍吉林省农民手机上网的进程。

      去年11月4日,农业部公布,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对农民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和信息化能力培训,提升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强化农民手机上网培训和服务,是农业农村信息化“弯道超车”、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针对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实际,各级地方政府应采取有效对策,真正达到利用手机网络终端来服务农民的目的。

      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各地在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上,应继续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和4G基站覆盖的建设,真正实现“网络村村通”。把通网络与“科技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让吉林省偏远落后的农村能够与较为发达的城镇一样,享受网络资源,走出脱贫致富的新路。县乡级政府,可以参照城镇公共区域WIFI覆盖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规划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向村民免费提供无线网络服务,让农民在村里真正有网可上。

      切实做好农村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各地应开办针对农民的信息技术培训班,向农民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如智能手机的上网功能、互联网知识以及网上银行支付等技能。同时,科研部门要根据农民发展生产、方便生活、增收致富的实际需要,设计开发出有针对性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目前国内专为农民设计开发的APP可谓凤毛麟角,吉林省还处于空白,为了积极配合和适应农民手机上网,应组织农业科研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联合研究开发农民APP。精准服务于农民的APP不仅能够提高农民上网的热情,其价值的实现更是农村信息化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