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外在表现
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造成供需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在过去的卖方市场时代,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供给可以自动创造需求。在当今的买方市场时代,供给不能自行创造需求,供给需要适应需求,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侧的变化,无效供给增加(产能过剩),有效供给不足(海外抢购)。因此,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是“海外抢购”现象与国内产能过剩现象并存的根源之一。
供给能力不足加剧了供需结构性失衡。一方面,由于体制转轨等原因形成的行政垄断等进入壁垒的存在,供给侧的一些供给主体长期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从而难以主动适应需求侧的变化,并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长期的模仿创新让大量的供给主体快速实现了市场利润,却也导致创新力不足的缺陷,一旦因外需市场疲软不得不转向内需市场,创新不足便导致这些企业无法及时转产适应内需的产品。最终,由于供给能力不足,导致中高端供给无法实现、低端需求供给过剩,引发供需结构性失衡。因此,供给能力不足也是“海外抢购”现象与国内产能过剩现象并存的根源之一。
供需结构性失衡的解决需要从供给侧发力。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管理是两种基本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前者重点是解决总量问题,后者重点是解决结构问题,两者谁起主导作用取决于供需市场的力量。在过去的卖方市场下,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需求侧管理更为有效,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当今的买方市场下,供需结构性矛盾难以通过需求侧管理来解决,很多问题表面上是需求侧的问题,根源却在供给侧。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改变以需求侧为重点的政策取向,在适度运用需求侧管理工具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管理,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经之路
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带有全局性、系统性的问题,传统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调控手段难以有效应对,唯有创新才有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引擎”,无论是结构优化,还是要素升级,抑或是制度变革,都离不开创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两点一线”创新入手,“两点”是指分别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着手,重点是供给能力的创新;“一线”是指从供需两侧关系上着手,重点是供需两侧信息共享机制的创新。一方面,解决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需要有创新举措。“互联网+”改变着信息的获取方式,获取信息更为容易,但又面临着信息过载问题。这就要加强供给侧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创新,掌握真实的市场需求,降低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导供给侧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提高供给侧的供给能力离不开创新。掌握了需求信息,供给侧未必有能力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这些需求,需要通过提高供给侧的供给能力才能实现。供给能力的提升则需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提升创新能力面临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创新,但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围绕着降低供需两侧信息不对称、提高供给侧供给能力的创新还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
从供给侧角度看,存在着创新能力较弱、协同创新不够和创新“近视”等问题。首先,创新能力较弱,表现在供需两侧信息共享不足,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表现为模仿多于原创、跟随多于领先。其次,协同创新不够,表现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创新与市场脱节;产业链协同创新不够,创新与上下游脱节;同业协同创新不够,创新与共享脱节。最后,存在创新“近视”,表现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投入少,创新趋同,热衷于时间短、见效快的模仿创新,不愿意投入到时间长、见效慢的原始创新。
从创新环境看,存在着创新制度不完善、创新融资渠道缺乏和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的问题,间接地影响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创新制度不完善,导致创新主体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融资渠道缺乏,创新投入不足,使得创新很难获得风险资本青睐;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不高,政府对供给侧创新活动的介入边界模糊、定位不清,则会影响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两大核心任务——降低供需两侧的信息不对称和提升供给侧供给能力,需要实施创新战略才能完成,而供给侧又面临着诸多创新难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引导,激发供给侧积极探索解决创新难题,最终取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胜利。
一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创新战略中的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营造供给侧的创新环境,包括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创新者权益;健全和发展适合创新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创新融资渠道;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二是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降低供需两侧信息不对称。供给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需要明确结构性改革的方向、改革的重点和改革的措施,而方向、重点和措施的确定需要有及时、准确和相对完备的需求侧信息。为此,迫切需要建立供需两侧大数据平台,政府开放数据资源,创新供给侧信息收集方式,加强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数据处理方式和运用能力。
三是发挥供给侧的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供给侧的供给能力。供给侧的基本主体是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供给侧的供给能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创新是供给侧提高供给能力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要在开发式创新的同时加大探索式创新投入,避免创新近视;其次是要加强协同创新,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链协同和同业协同创新,要在组织模式、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协同创新。(陈效林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物流与营销学院)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