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鄱大地推动农业绿色崛起——江西开展“十大行动”工作纪实
粮食外调量常年保持100亿斤、商品率达60%以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输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江西,这个让南宋词人辛弃疾写出“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丽之域,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决心立足优势,续写农业大省的责任与担当。
何为江西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年初在江西视察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破题之后,一场绿色生态农业的变革应运而生。
5月初,江西省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启动会在新余市召开,副省长尹建业在会上提出:“要用5到10年时间实现江西绿色生态农业大发展、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实现农业的绿色崛起。”至此,“十大行动”从农业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
江西省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即:开展绿色生态产业标准化建设行动、“三品一标”农产品推进行动、绿色生态品牌建设行动、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零增长行动、养殖污染防治行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行动、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行动、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农业资源保护行动。条条铿锵,赣鄱大地上守护生态的号角已经吹响。
定标准:绿色农业怎么赚钱?
在江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田间小径,放眼望去,尽是连绵不绝的绿。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第二,这是大自然赋予江西得天独厚的财富。
保护这一片青山绿水,江西人视为己任。十大行动中提到:要加快修订符合江西实际的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标准,示范推广一批简明易懂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进农业生产规范化,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2825万亩,促进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6%以上。
“过去为了解决吃饭问题,首要任务是抓产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指导我们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供给。群众的需求就是食品安全,要产量、质量一起抓。”江西省环保站副站长余进祥说,关键要给农民定下如何种地的标准。
用高标准的环保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能否盈利?新余市的种植大户李细牙颇有信心。他的仙女湖生态葡萄园已经建成快5年了,从规划的第一天,李细牙就决定全部采用环境友好型设备: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一方面节水、节肥,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悬挂式物理驱虫灯,一盏百余元,可以管理10亩地,22盏灯就是整个园区的驱虫成本。“采摘的游客一看这样的环境,自然对我的葡萄质量有信心,价格高一点也能接受。”园区一共种植了18个品种,实现了错峰成熟,游人不断。
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能否双赢,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细牙这样笃定。养鱼大户李豫章是真正经历了才心服口服。2012年江西省出台渔业条例,提出在开放性水体不得使用无机肥、有机肥和生物复合肥等肥水养鱼。这可把老李逼急了,他承包了瑶湖、陈家湖、芳湖等好几处水域,不让用肥,怎么做生意?他几次到省里要说法,让时任渔业局局长的官少飞印象深刻。
事实胜于雄辩,不到两年,李豫章就感受到了变化。“过去肥料丢得多,鱼长得快,但卖不上价。现在水环境好了,鱼肉的质量提高了,价格升高,反而比之前赚钱。”李豫章这才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绿水青山往往会给守护者难以想象的回报。每一个到过君子谷野果世界的人都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野果世界坐落于赣州崇义县罗霄山脉东南处,距离县城开车要近1个小时,但这样一个地方却让每一位来客流连忘返。
这里野生资源丰富,仅野生水果品种就超过100多种,主人叫庄席福。经商成功后,他唯一的愿望是恢复小时候家乡的生态环境。庄席福组织团队收集和保护了大量的野果资源,仅中国野生刺葡萄资源圃内,所收集的野生刺葡萄野生植株就达1100多份。家乡的变化让村民们逐步认识了植物的价值,提高了大家保护野生资源的意识。
除了观念的改变,君子谷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近年来,君子谷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以及农业科普活动等形式,向农民培训野果种植技术,免费向农民提供野生刺葡萄苗木,带动周边农户通过种植野生刺葡萄,发展旅游采摘增收。
管源头:粪污处理的实战攻略
打造绿色生态农业样板,不仅要提质量,还要控增量,让产地达到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环境要求。“2020年基本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农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模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80%以上。”这是江西十大行动提出的明确目标。
“一头猪一天能产生3斤多的粪便,我们全县60多万头的养殖量,如何从源头把控,不让粪便未经处理就流入农田、水体,是我们工作的重点。”邓亦兵是新干县畜牧局局长,他们借鉴城市垃圾处理的思路,引入了第三方治理模式。
位于新干县金川镇的怡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县里招商引资过来专门处理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固体废弃物的企业。收集的粪便加入秸秆等材料,进行生物发酵,制成有机肥,面向周边养殖大户销售。“随着大众对农产品品质的重视,有机肥的销售并不难,难在如何引导养殖户集中处理畜禽粪污的意识。”邓亦兵说。
“周边的种植户常来我们场收粪便,30元一方卖掉,也是一笔收入。”邱幼红养猪快20年了,仅在新干县的猪场就有200多头母猪。和她一样,习惯将畜禽粪便随手卖掉的养殖户并不少。
为了扭转局面,新干县政府下大决心,一边加大环保检查和宣传,一边根据养殖场饲养量下达猪粪收集任务,并列入年终考核指标,对不自建环保处理设备,又不集中处理粪污的养殖场,责令关停。
通过政策规范,畜禽粪便的集中处理有了很大改善,邱幼红也从“不得不做”中体会到了方便。“现在一个电话,运粪车就开过来了,取走装满的粪罐,换上新的,我这里一点儿味道都没有,也没有环保负担,可以专心养殖。”
“运用行政手段促使粪污集中处理只是一个过程,逐渐让养殖户看到清洁生产的好处,变成主动保护是目的。”邓亦兵说。
在新余市罗坊镇,一家以年轻人为主的环保公司也在探索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的转型升级。今年34岁的万里平是江西正合环保工程公司的总经理,但他更骄傲的头衔是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出身的他对农村沼气处理有自己的想法。万里平从养殖大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全量化收集”的概念。
“全量化收集”是指养殖场减少用水,提升粪污浓度,公司全部回收的处理方式。“之前,粪污要经过干湿分离之后,干粪才可进入发酵环节,通过我们研发的设备,只要在养殖过程中清洁生产,减少废水用量,做到每头猪每天冲洗废水低于6千克,环保问题就彻底交由我们第三方来解决,养殖场省去了环保设施投入和运行费用的投入。”
万里平希望通过解决废水的方式,吸引养殖场为公司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这对高标准的现代养殖场来说并不难,同时也是鼓励他们节水生产。”
他们将沼气用来发电并网,沼渣进行深加工做成固态有机肥,而量最大且最难处理的沼液,则采用膜浓缩分离技术,将沼液分离成10%的高浓度液态肥和90%可达标排放的水,10吨沼液可制成1吨液态肥,每吨深加工液态肥市场价1000元以上。通过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维持处理中心高昂的成本开支。让企业有利可图,也是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目前罗坊镇已有3000户居民使用上了万里平公司的沼气,费用仅为天然气的1/3。
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谋保护。江西省还依法建立了土壤污染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分级分类管控,建立健全可降解地膜评估评价体系等,通过积极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再利用研究,发挥科技驱动作用,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模式。
转方式:好产品也要会吆喝
“做大做强产业优势品牌,培育壮大企业自主品牌,整合扶持区域公用品牌。重点打造‘四绿一红’茶品牌,‘三只鸡’畜产品品牌。不仅产品质量硬,品牌也要叫得响。”尹建业在十大行动启动仪式上说。
“四绿一红”中的“绿”就在吉安市遂川县,这里是江西名茶“狗牯脑”的发源地。
“狗牯脑”是客家方言,意为“狗头”。打开遂川县汤湖镇茶商罗传红的家门,迎面的山上仿佛静卧着一只俊狗,正仰天长啸。茶叶生长在此山600-900米海拔的位置,因而得名“狗牯脑茶”。1915年就获得过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
整个汤湖镇茶园面积5.6万余亩,年产茶约1500吨,产值达2.5亿元。“这里几乎家家种茶、户户制茶。”遂川县委书记张平亮介绍。因为对茶叶“逢会必讲、下乡必看、有求必应”,当地人亲切地称他为“茶书记”。
在张平亮眼中,茶是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从手工制茶到机器制茶、从一年一季到春夏秋三季、从享誉全国到出口东欧,提起这些年遂川茶叶取得的成绩,他如数家珍。
为了推广“狗牯脑”品牌,政府出台鼓励政策,每年拿出500万元,在省内开设专卖店奖励10万元、省外奖励15万元,连续补3年,真金白银鼓励“狗牯脑”品牌走出去。“我们还聘请了影视明星唐国强担任‘狗牯脑’茶品牌形象大使,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两旁投放‘高炮广告’。”张平亮说。
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狗牯脑”茶绿色生态的种植环境。眼见为实,遂川按照交通便利、风景优美的原则,打造千亩以上精品观光茶园8个,步道30多公里,供游客免费观赏。
为了更好地保证茶园的品质,县政府提出“头上戴帽、脚下穿裙、中间系腰带”的种植方法,在茶山顶部和底部保留原有树林植被,在茶园中间种植酸枣树,既可以美化茶园,增强观赏性,又可以起到分割茶园,防止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效果。
“茶园自然环境好,加上物理驱虫和使用有机肥料,种出来的有机茶,一口就能品出区别。”汤湘镇安村茶厂董事长张瑞祥说,“有机茶外形虽然不够鲜绿,但是滋味更加浓厚。虽然亩产要少5公斤,但是价格每公斤比普通茶可以高出600元。”
与遂川县同隶属于吉安市的泰和县,也有一张响亮的名片——泰和乌鸡。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禽,它集药、食、补三大功能为一体。2000年被农业部定为首批国家级保护品种,2007年被列为世界地理标志产品。
为了保护好、宣传好泰和乌鸡品牌,2007年当地成立了泰和乌鸡协会,是“泰和乌鸡”驰名商标和原产地、商标、农产品3项地理标志持有人。为了保证品牌的高水准,只有协会成员提出申请并经过严格的检验程序,才可以实现商标的共享。“规模、生产标准、产品品质都是我们考核的条件,目前申请的企业很多,但获准使用的只有8家。”泰和乌鸡协会法人代表钟向阳说。
质量把控近于苛刻的新余“赣岭”茶油,从原材料开始把关,不仅茶树绿色种植,而且每一个茶果都要经过严格挑选,要花比别人长几倍的时间来把住茶果进入关,以此确保没有一个发霉腐烂的茶果进入压榨阶段。正因为对品质的把控严,品牌知名度才逐年提升,产品俏销省内外。
让农产品有“标”可依,让农民有“准”可循的品牌追求,加上严格的质量标准,大手笔的品牌推广,培育了赣南脐橙、井冈蜜柚、宁红茶、资溪白茶、军山湖螃蟹、万年贡米、鄱阳湖大米等一大批江西本土绿色生态品牌,伴随着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的号角,它们正走向国内外市场的宽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