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拔节"春天里——松原市备春耕生产如火如荼
一声清亮的“开春了”,从松花江畔到查干花草原,从百里瀚海到绿岭之巅,松原市各地农民都在抢抓农时,备春耕生产如火如荼。
起跑决定后程。当此“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以“争做全省农业现代化领头羊”为目标,2016年松原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从这个春天开始,从备春耕抓起,松原农业开启一个崭新阶段。
春之约:
筑牢发展基石“松原底气”十足
2016年“春脖子”短,“底活”集中,眼下各地农民都在争分夺秒忙备耕,生怕误了农时。
松原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粮食总产量达到750万吨阶段性水平。站在这样的历史高点上,2016年松原市粮食生产还能再上新台阶吗?
备耕时节,记者在田间地头感受到农民的种粮热情让人欣喜。
对于乾安县大遐畜牧场春雨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西校来说,这几年可谓是喜事盈门。“最大的改变就是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李西校尝到了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应用的“甜头”, “每公顷玉米产量从以前不到5000公斤增长到如今的7000公斤。”
据相关部门统计,预计2016年全市计划种植农作物1799.8万亩,其中旱田1631.5万亩,水田168.3万亩,基本与去年持平。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粮食虽然增产,但市场上粮价倒挂。新形势下,如何调动地方政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呢?
“多种粮的多得补贴!”农民的账算得很明白。各地全面落实农机敞开补贴政策,农民自主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3月初,扶余市肖家乡种粮大户陈志国买了一台免耕播种机,实实在在地得了实惠。“售价10多万元的免耕播种机,国家补贴近4万元。”陈志国说,前几年农机补贴有定额,申请晚了补贴款发没了就享受不到,敞开补贴后,他实打实地省下了钱。
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高产创建补贴、重大技术补贴……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种粮热情。
大中型灌排骨干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松原市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不遗余力,松原灌区、河湖连通、引松入扶等项目加快推进,农田旱涝保收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1.2%,2016年将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基本形成节水增效、适应干旱常态化的水利保障体系。
政策给力,设施完善,资金到位,农资入户,服务下乡。据松原市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底,全市就打响了2016年农业备春耕生产第一战。2015年11月,扶余市开始协调市内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农用物资调运储备工作,由市工商局组织开展的专项农资打假行动持续到2016年5月30日,前郭县对蒙古艾里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踏查,乾安县电力部门筹集资金35万元购置设备,宁江区3.2万名农民接受现代农业科技培训。玉米膜下滴灌、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等增产增效技术在全市全面推广。
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生产标志,成为今年备春耕的“热词”。
前郭县农机保有量达5.91万台,在全省率先实现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春分”之日,在吉拉吐乡,记者走了一大圈,才看见几个拉育苗土的农民。问起他们为何不见备耕“大场面”,他们说,今时不同往日,别说备耕,就是春耕也见不到多少人在忙活,如今种地都是机械化,几天就忙完了。
松原市户均耕地0.8公顷,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依法、自愿、有偿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底子好、前景好,2016年全市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将达到375万亩。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分散的生产集约起来,分散的经营合作起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松原深挖粮食增产潜能交出的答卷。
适度规模经营的“活跃”,也刺激了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松原兴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造力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仅2014年就以入股方式吸纳了72户村民入社。合作社对230公顷耕地进行了流转,实施集约化经营,当年建成102栋蔬菜大棚,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放眼全市,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从阡陌间崛起。2015年,松原市级以上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2000个,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松原农业的生产组织结构悄然发生变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唱起了“主角”,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这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天,松原农业生产第一战,必因“做全省农业现代化领头羊”之约灿然一新。
春之变:
激扬发展活力“松原突破”从“春”计议
扬稼穑之长,凌农耕之峰。
土地活力逐步释放,金融推动力日益增强,改革让农业活力四射。
“2016年春天,我用20公顷土地抵押贷款10万元,购买了免耕机和化肥。”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解了扶余市肖家乡一户农民缺少备耕资金的燃眉之急。预计到2017年,全市将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工作,这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也给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更大的创新空间,真正让土地从“沉睡的资源”变为“活跃的资产”。
播什么种子发什么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种植结构是很关键的一步,必须从“春”计议。
乾安县所字镇和全市大多数乡镇一样,以玉米种植为主。如今“镰刀弯”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在即,该镇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做大做活“裸地”瓜果蔬菜。不到两年时间,全镇“裸地”瓜果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公顷,每公顷辣椒纯收入十万元,一举摘下贫困乡镇的帽子。
松原市农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按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要求,为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形势,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应发展青贮玉米、饲草料、杂粮杂豆,开展粮豆轮作,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2016年,前郭县继续巩固南部玉米、中部水稻、北部瓜菜、西部杂粮杂豆的农作物种植格局,稳定水稻生产,确保玉米调减20万亩以上。松原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可喜变化,粮食从“一枝独秀”向“满树繁花”转变,既有“果蔬戏”,又有“特产牌”。
近年来,松原市农业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拼农资投入、拼资源消耗的“粗放”发展方式,而是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重点,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一大批重大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得到推广。在选种用种方面,推广抗逆、耐旱、密植、抗倒伏、适合机收品种;在用肥用药方面,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现代农业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成为全市农民的共识。
据前郭县吉拉吐乡七家子村党支部书记陈东奎介绍,2015年第一次尝试种植的绿色有机水稻销量非常好,1公顷增收8000元,“七家子”品牌大米也因为口感好、无污染受到消费者青睐。2016年,该村低碳备春耕成为亮点,参与绿色有机水稻种植的农户达到了150户,农民也认识到高质量的农产品才是增收的法宝。
作为农业大市,松原以“守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为己任,2016年,全市紧扣绿色农业这一重点课题,规划建设国家级三江口现代农业示范区,修复华侨农场5.1万亩耕地土壤,突出抓好前郭灌区绿色水稻、长岭绿色谷子、扶余四粒红花生、乾安绿色葡萄、宁江绿色有机蔬菜等8个示范基地建设,“三品”种植面积达到190万亩。
清明将至,乍暖还寒,黑土地上活力喷涌。正在全面深化的农村综合改革让土地活力逐步释放,农业产业结构也发生着可喜的变化。2016年,农业现代化当仁不让地唱起了备春耕的主角,也将贯穿全年农业建设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