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照亮心灵 帮扶点燃希望
记者 董雪扬
为4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与市文化局共同承担在5个县(市)公共图书馆建立盲人图书阅览室——今年,市残联需要承担的全市民生改善工作只有这两项,但他们却为自己制定了“扶残助残百项服务解民忧”汇总表,细化服务人数、具体责任人、分管领导等内容,以求扶残助残工作更细、更实、更到位。
根据所承担的全市民生改善工作任务,围绕“转作风、解民忧、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主题活动,今年,市残联推出了百项民生实事工作内容,其中包括依托市第六人民医院建集医疗、工疗、娱疗为一体的精神病人托养中心,建设市精神残疾人阳光家园;依托市儿童医院建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中心,建设市残疾儿童希望家园;实施“阳光家园计划”,解决重度贫困精神病患者托养问题;通过市残联“扶残助残·圆梦江城”项目对脑瘫儿童、孤独症儿童、重性精神病患者、贫困聋儿等残疾人实行免费康复救助;开展残疾人家庭流动康复站建设,配备残疾人家庭康复训练器材并进行康复指导服务等。截至9月末,市残联已为4.02万人次残疾人提供了康复训练和服务;确定了5个县(市)盲人阅览室场地,并完成室外盲道和坡道等无障碍改造工作;“扶残助残百项服务解民忧”任务已经全部落实到位。
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群众就能得到实惠。对于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扶残助残服务更似雪中送炭。
家住昌邑区兴华街的张姓小朋友是名脑瘫儿童,这个4岁的孩子在没经过康复救助前,不能独坐、行走,不能与人沟通,更不能和小朋友玩耍。在市残联的救助下,有关专家对孩子的病情进行了认真的评价分析,制订了康复方案。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语言训练,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孩子的各项功能得到明显提高。现在,孩子不仅自己可以坐了,而且能独立行走,语言能力也大幅度提高,还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家住磐石市的田波因患脑溢血造成右侧偏瘫,并伴有语言障碍,上肢不能上举,手不能握拳持物,走路也不稳。她从4月份开始到磐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指导员为她专门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现在她已经能独立行走了。
家住船营区搜登站镇赵油坊村的残疾儿童甘珈明,父母离婚,常年靠奶奶护理,贫困的家庭根本无力给孩子做康复治疗。市残联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亲自带队,开着康复流动车行驶60多公里,将摆位椅、助行器、坐姿椅等辅助器具送到他们家里。甘珈明笑了,奶奶却激动得哭了,她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残联的好领导,我的小珈明有福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今年仅1月至9月,市残联就对残疾人实施康复医疗2439人次、训练指导9004人次。除此之外,市残联和各县(市)区残联还充分利用爱眼日、爱耳日、全国残疾人助残日等时间节点,对全市残疾人实行心理疏导4840人次、知识普及1.341万人次、辅助器具服务与咨询5668人次、办理转介服务2672人次,培训残疾人及其亲友2167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