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风险解析:关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科学解读
近期,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消息称,在例行贝类毒素检查中发现该国部分海域内的麻痹性贝类毒素高达1.8mg/kg,超出MPI设置的0.8mg/kg的安全限。MPI随即发出公共卫生预警,劝告市民不要收集或食用来自该区域的双壳贝类。究竟什么是麻痹性贝类毒素?国内外的标准对其限量如何规定?消费者该如何进行防范?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6年第6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组织有关专家解读“麻痹性贝类毒素”。
一、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类具有神经肌肉麻痹作用的生物毒素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并非来自贝类生物体本身,而是贝类摄食有毒藻类,并在其体内蓄积、放大和转化等过程形成的具有神经肌肉麻痹作用的赤潮生物毒素。人体若误食含有此类毒素的贝类则会产生麻痹性中毒现象,所以该类毒素又被称之为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是由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及其衍生物组成的,现已发现该类毒素有23种。该类毒素主要来自于海水中的有毒赤潮甲藻,以亚历山大藻为主,此外还包括多种甲藻、蓝藻及与藻类共生的细菌等。人类通常会误食污染PSP的贝类(如蚌类、牡蛎和扇贝等)而引起中毒。据统计,全球每年因PSP而引发的中毒事件约为2000起,死亡率达到15%。
二、麻痹性贝类毒素毒性极强,尚无特效的解毒方法
PSP是我国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见的毒素之一,约占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中毒作用机理主要是阻断细胞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而产生麻痹作用。
贝类摄入此毒素对本身无害,因毒素在贝类体内呈结合状态。该毒素遇热稳定,易被胃肠道吸收,且难以被人的消化酶所破坏,所以人一旦食用,很快释放并呈现毒性作用,引起人体神经肌肉麻痹,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痹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而死亡。PSP对人体的中毒剂量为600~5000MU,致死量为3000~30000MU。
目前PSP中毒尚无特效解毒方法,主要还是依靠病人自身的解毒、排毒机能来分解、清除毒物。
三、全球大多数国家已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建立起严格的限量标准
全球许多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都对贝类水产品进行了严格管理和控制,并制定了相应贝类水产品及其制品的PSP限量标准。我国及国际上多数国家都以STX为贝类产品中PSP的检测指标。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100g贝类可食部分的PSP限量为80μg STX eq /100g。目前大多数国家的控制水平是80μg STX eq /100g。但为提高贝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欧盟等国际组织已建议将可食贝类PSP的最大限量进一步下调。
将于2016年11月13日实施的《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GB2733-2015)规定PSP≤4MU/g。《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要求》(GB18406-2001)规定PSP≤80μg/100g,《无公害水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量》(NY5073-2006)规定PSP≤400MU/100g(相当于80μg/100g)。
因此,专家建议:一是加强对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监测与监管。建立完善的防范PSP监测和管理体系,通过关闭或开放养殖区贝类的采捕和上市销售实现对该类毒素的有效监管。二是发挥媒体宣传作用,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通过媒体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是防范PSP中毒的另一重要内容。在贝类染毒高峰期,应及时通过媒体普及与该类毒素相关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三是消费者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水产品。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贝类等水产品时,尽量选择去大型、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沿海地区的消费者在毒素暴发高峰期不要采捕和购买食用野生的贝类。
【相关链接】
解读生物毒素系列(四)——关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科学解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