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县域百变样本:人均收入18000元 伊通县建国村的“致富秘籍”
伊通满族自治县建国村出过两次名,第一次出名,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前的最初一段时间,这里穷得家喻户晓,负债累累不说,连企业也不愿来投资,更别提搞什么集体经济挣钱养家糊口了。
第二次出名,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里变富了,摇身一变,由外债累累的穷村变成了有固定资产8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18000元的富裕村。2017年,全村的社会总产值竟高达3.3亿元。
从人丁稀少到来往车辆如龙,建国村成了致富模范村,整个四平市和伊通县都来这里参观、取经。村民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令人欣喜的变化,时常在村支部的后院用秧歌舞欢迎八方参观者。
说到这,人们不禁会问,这建国村有啥致富秘籍?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会想到,这秘籍跟种蔬菜粮食关系不大,反而主要靠的是一种花——君子兰。
掰着手指算致富账
“一个厨师,不看菜谱看上兵法了。”这是赵本山小品《功夫》里的经典台词。对农民来说,不种蔬菜、粮食,反而选择种君子兰花好像有点南辕北辙。
建国村村支书孙国柱但村支书孙国柱为了带领村民致富,却坚持另辟蹊径,调整经济结构,带领农民搞起了花卉种植项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君子兰被确定为长春市市花,这激发了长春地区君子兰爱好者的养兰热情,一时间,育兰、养兰、卖兰高潮迭起。”孙国柱说,建国村有距离长春市较近的地缘优势,闲置下来的温室大棚用来种花再好不过,而君子兰能够耐寒生长,又符合东北地区的种植条件。
“后来,大家亲眼看见了,种植的君子兰不愁卖,一栋大棚花的价钱,3栋大棚的蔬菜都赶不上,大家也就跟着干起来了。”孙国柱说,2000年左右自己曾和村民一起去南方做实地考察,发现广州、杭州等地的君子兰很有市场,“在办公室、会议场所等区域几乎是必备的,连医院看望病人也会送小盆的君子兰。”
由此,建国村的君子兰市场不仅面向东北地区,更拓展到了南方。
“种植君子兰,一般一个大棚收入在5万元左右,就是行情最不好的时候也不低于3万元,而且稳赚不会赔,还和干农活不冲突,种一个大棚的君子兰,收入相当于种40亩土地。”君子兰种植户李伟杰掰着手指算着种花致富账。
不仅是李伟杰,建国村的其他村民,也都感受到了种植君子兰带来的甜头。
合作社成立有了产业化经营
2010年,在伊通满族自治县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建国村成立了瑞杰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
建国村村民李瑞杰和他种植的君子兰合作社社长李瑞杰回忆,自己种了几十年的地,没有积蓄,2001年,是村里帮他流转了一块机动地,建起了花卉大棚养殖君子兰花,“由于我不会管理,当年就赔了2万元,是村干部帮我联系贷款,找门路,让我重新养殖君子兰花。”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