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疏导——家庭教育的必修课

10.09.2019  09:34

  新学期开始了,又有一批小朋友背起书包,成为一年级“小豆包”了,这标志着全新的学习阶段开始,是人生一大转折。有一些没有做好学前准备的小朋友出现了尿裤子、打瞌睡、上课溜号等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问题,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呢?本期《求证》我们邀请专家来聊一聊。

  本期专家

  李昕萌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诊疗中心儿童保健科心理医生,长春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高级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高级注意力训练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擅长:厌学、多动等儿童行为问题;焦虑、恐惧等儿童情绪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保健及家长养育指导等。

  案例一:小豆包A,男孩。老师描述其整天迷迷糊糊,该说的不敢说,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卷子老师没发到,也不说,但有时候却调皮地去做一些老师不让干的事。

  专家分析

  心理状态 这个孩子缺乏自信心,所以他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在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这个孩子还是需要被老师关注的,所以他会偶尔调皮地去做一些老师不让做的事情。

  产生原因 这种现状挺常见的。多数是由于养育者过于强势导致。家长经常给孩子的表达予以负面评价,或者不能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听话就好。长时间如此导致孩子对表达自己想法非常不自信,他很想做家长、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但有时又不知道怎么做才是足够好的,所以就会迟疑不敢说。而乖孩子往往因为让家长放心地去做自己的事情,造成家长对孩子的忽视,孩子便会用一些错误的小行动来引起家长的关注。

  如何应对 家长应该学会倾听,耐心理解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情绪。鼓励孩子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评价对错。对孩子好的行为表现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时刻被家长关注的。

  案例二:小豆包B,女孩。幼儿园时期一直乖乖的,自理能力不错,但是上了小学后竟然尿裤子。

  专家分析

  心理状态 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紧张、胆怯。

  产生原因 小学的教学环境跟幼儿园有很大区别,老师会要求更严格一些,有相对更严谨的上课、下课时间,老师会要求学生尽量在上课期间不要去洗手间。但是孩子们对排尿的控制还不够成熟,可能课间休息的时候还没有尿意,或者有一点尿意但是不急,有其他的事情就耽搁了,反而上课的时候着急想去洗手间了。有的孩子比较胆小,老师强调过不许,她便不敢说了,或者看到老师拒绝过其他孩子类似的请求,认为即使说了老师也不会同意,所以会出现尿裤子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新生中较常见,一般在开学一星期到一个月内会逐渐消失,家长不用过于焦虑。

  如何应对 对于孩子尿裤子的行为家长不宜反应很激烈,跟孩子讲清楚正确的处理方式——及时跟老师说。告诉孩子这个是很常见的过渡性反应,过一阵子就会好了,切忌不可羞辱孩子,孩子在尿裤子后本身就会感到羞耻,也知道自己犯了错,所以家长应予以宽慰和引导。漠视、淡化的处理方式在消除这个我们不想要的行为上是有效的。

  案例三:小豆包C,男孩。年龄比班上大部分孩子都小,自理能力差,动作也慢,老师怎么说像听不懂一样。

  专家分析

  心理状态 孩子面对家长和老师严格的高要求,自己做不到,他应该会感到挫败。

  产生原因 由于年龄小,认知发展没有达到班级其他孩子的水平。但是老师和家长用班级其他孩子的普遍能力与其进行对比,会觉得他做的不好,达不到要求。家长和老师用超出他年龄的标准要求他,其实是不符合实际的。自理能力差,可能是年龄小能力发展不足导致的,也可能是家长溺爱剥夺孩子成长空间导致的。前者是正常现象,后者则需要调整教育方式。

  如何应对 家长要客观评价和看待孩子的能力发展水平,并引导孩子客观看待自己的情况。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理解孩子的处境,并鼓励孩子用努力、勤奋弥补不足。在老师、孩子焦虑时,家长要稳定住心态,相信自己的孩子。

  案例四:小豆包D,女孩。害羞,胆小,怕上学,怕写作业,怕老师,孤僻,不合群,不愿和同学交往。

  专家分析

  心理状态 如果孩子从小一直如此,需要排查孤独谱系障碍;如果孩子是入小学后才出现的症状,属于新环境适应不良导致的场所恐怖。

  产生原因 排除孤独谱系障碍后,这个现象可能是因为家庭养育过程中的语言环境不好造成的。养育孩子的家长较少跟孩子交流,也没有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导致孩子社交方面发展不好。

  如何应对 家长应跟孩子多交流,经常一起聊怎样交朋友、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比如吵架、误会、分享快乐等等,并用角色扮演进行游戏练习。每天帮助孩子盘点她的进步,让她有成就感、积累在学校的自信心,从而减少恐惧。

  案例五:小豆包E,男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经常溜号,在教室里乱跑,学了就忘,不会书写,不会阅读,不会计算,且诊断过患多动症。

  专家分析

  心理状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控制。他也想做好,但是做不到,会屏蔽掉周围负面的声音,进行自我保护。学习、书写、阅读和计算的问题,必要时可做学习障碍筛查。

  产生原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成因很多,遗传、神经递质、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环境因素、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均对其有影响。学习能力的问题可由神经发育等生理因素造成,也可能因学前的训练不够造成。

  如何应对 及时带孩子就医,遵从医嘱。对生病的孩子,家长要多些耐心。

  案例六:小豆包F,男孩。霸道,打人,无理取闹,大发脾气,情绪难以控制。

  专家分析

  心理状态 孩子不会合理地表达情绪,只能通过最原始、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

  产生原因 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一般最早都是学习养育者的方式。所以这个孩子的家长很可能对孩子有情绪的时候也是以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表达的,即家长一生气便斥责、吼、打骂孩子,所以孩子学到的就是:生气的时候可以用打人、摔东西、大吼等方式表达。

  如何应对 首先,家长要学会用语言描述情绪,以身作则,告诉孩子有情绪时除了发脾气还有更有效的方法处理。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要猜测孩子的情绪具体是什么,比如孩子通常会把愤怒、羞愧、遗憾等负面情绪都用发脾气表达,家长要帮助孩子描述他的情绪:你是因为刚才的事情感到愤怒吗?逐渐让孩子学会描述情绪,他就不会总是发脾气了。

  案例七:小豆包G,女孩。爱比较,攀比,虚荣,喜欢到处炫耀。

  专家分析

  心理状态 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攀比是现在普遍存在于孩子之间的一种现象。

  产生原因 家长过度溺爱、娇生惯养,对孩子的要求无差别给予满足,这导致了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形成攀比惯性。还有一部分孩子的攀比心理是由于家长的自卑心理导致的,家长怕被别人看不起,当孩子说别的孩子有什么的时候,便也会给自己的孩子买来,久而久之导致了孩子出现爱攀比的心理状态。幼儿天真无邪,心灵纯洁,模仿能力、好奇心较强,易教易懂易模仿,是学知识学本领的时期,但幼儿未能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什么都跟着学,因此,这种幼稚的天性为幼儿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常被父母所忽视。一些家长本身也不愿落后于别人,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满足,自然会造成幼儿的攀比心理。

  如何应对 当发现孩子的攀比心理时,家长要及时纠正,做出正确的引导。首先,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避免因家长的溺爱、自卑心理等情况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态。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借助影视作品对孩子进行教育。当孩子讲出他“想要……”的需求时,家长切忌出口否定,要理解和肯定孩子有需求是正常的,得不到有情绪也是正常的,能讲出来也是好的,然后引导其在正确的方面进行正确的比较。

  专家总结

  孩子在刚进入小学的这个阶段,由于学习、生活和环境均有较大变化,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家长要用一颗稳定、强大的内心对待。家长要相信孩子是可以适应的,理解孩子的处境和困难,并且耐心引导,陪伴孩子的成长。

   来源:吉林日报 记者 张添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