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心]中国正从"外资吸收国"向"投资大国"迈进

14.11.2016  20:32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赵虎启认为,从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招商引资到今天积极拓展海外投资,中国已经做出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中国作为一个投资大国出现在世人面前,将给世界创造出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

  在我国宏观经济逐渐企稳、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修复的大背景下,投资者的信心更趋乐观。相关报告显示,10月份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指数达到55.3,环比上升9.9%,创下今年以来新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扮演全球主要外资吸收国的角色。今年前5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了2.8%的同比增长,引资结构也正在不断优化。与此同时,中国对外投资的速度正大踏步地赶上来。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有了新的提升。经济学家早就指出,当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展国际投资将是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实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必要途径。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悄然完成了从“吸金大户”到“投资大户”的华丽转身。过去十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5600亿美元,投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如果加上中国近年来不断增加的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在全球发展中国家兴建铁路、港口和民生福利等项目,中国对外投资的总额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

  今年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爆发式增长,“投资大国”正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另一个注脚。截至目前,2016年中国企业跨境并购额已经达到2260亿美元,几乎为2015年的两倍。彭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亚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跨国并购额首次超过欧盟,这其中,中企的贡献最大。

  作为全球投资领域的后来者,中国企业的登场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普遍陷入低迷之际,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的频频亮相,一度让一些人内心五味杂陈,甚至有媒体炒作“中国买下世界”,其潜台词不乏疑虑和偏见。但是,中国正从国际贸易大国向境外投资大国演进,这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的历史性跨越,目前的中国已经形成了贸易和投资双轮驱动的格局。

  三季度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均符合或略超出市场预期,经济结构也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企业中长期贷款回升以及民间投资大幅反弹。因此,投资者对国内宏观经济利好股市的信心上涨较为明显。10月,国内经济基本面指数达到58.6,较上月上升8.9。其中,有30.0%的投资者认为国内经济基本面对未来3个月的股市会产生有利影响;15.3%的投资者认为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认为影响不大和影响不确定的投资者分别占比40.3%和14.4%。国内经济形势向好,也为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报告显示,过去十年,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依次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三个最大接收国,获得先进技术、资源,以及保证投资回报的市场透明保护机制,显然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考量。从改革开放初期大量招商引资到今天积极拓展海外投资,中国已经做出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中国作为一个投资大国出现在世人面前,将给世界创造出更多合作共赢的机会。(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赵虎启)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