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增产粮食——吉林黑土地破两难
“千年好土这么肥,不能在我们手里给整没。”在吉林市孤店子镇大荒地村,村支书刘延东把保护黑土地的心得编成顺口溜。每生成1厘米黑土,就需要200到400年。刘延东把肥沃的黑土视为大自然的馈赠,看作农民和农业发展的命根子。
天气渐暖,在吉林省广袤的黑土地上,记者看到了一片繁忙的春耕之景。“一两黑土二两油”,这里的农民曾对脚下肥沃的黑土地引以为豪,因为有了黑土地,东北成为了“大粮仓”。
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统计,吉林省黑土总面积有1650余万亩,约占全国黑土总面积的20%。去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706.56亿斤,位居全国第四。然而,东北粮食高产的背后,却是黑土层的有机质含量由历史上的4%—8%下降到现在的2%—3%。如今,面对黑土悄然流失的现状,这里的农民不无忧虑,对黑土的保护也在紧迫进行。
黑土地保护治理成为全省重点生态保护工程
今年春季吉林省气候异常,目前全省受旱面积达2430万亩。然而,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八里庙村的种粮大户卢伟望着快有拳头高的秧苗,心里很踏实,“大田里的墒情还不错,出了苗,秋收也就看到希望了”。
4月23日,卢伟准备春播,好的墒情就此埋下伏笔。此时,卢伟的地却像刚刚秋收过,玉米秸秆横七竖八铺得到处都是,在种田的老把式看来脑袋都疼,这地咋种?
卢伟却不在意,他已经连续8年这样种地了。他在尝试啥?使用免耕播种机进行的保护性耕作。
原来,地里的秸秆是秋收时特意留下的,春播时通过免耕播种机直接打碎,让秸秆在田里自然腐烂成有机肥,卢伟边解释,边顺手拨拉开小苗旁的秸秆,露出底下冒着潮气的黑土。“秸秆还田,每亩地政府还给30块钱补贴呢。”卢伟说。
不仅如此,这后面还有笔更大的经济账:传统春耕整地、镇压、播种……程序多达十来道,每一道都意味着开支,而免耕播种不整地、不打垄、机器在地上过一遍,春耕就结束了。卢伟粗略地算下来,1公顷地能省1500元左右。
“黑土不断生长,种地成本就能持续降低。”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张晓平从2002年开始,在试验田进行保护性耕作和免耕播种机械的研究。如今,张晓平春耕需要的底肥,只占传统农田底肥的一半,保护性耕作在培肥地力的同时还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
目前,在四平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经过8年研究改进和推广,已基本形成了技术可行、模式实用、机具配套、效果明显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长春市则从2011年开始,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增长了近6倍。
“今年吉林省还将推广至少500万亩的保护性耕作,有效保护黑土地的同时做到稳定粮食产量。”吉林省农委主任李国强说,吉林省把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作为全省重点生态保护工程之一,就是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剥离表土异地利用,3万多亩优质耕地耕作土壤得以保留
“土地大‘换血’,生活上台阶。”吉林市大荒地村农民管作新春耕忙活得比前几年更有劲头。
今年,有30多公顷地复耕,这些地里的黑土全来自建设用地的表土剥离。不但如此,距离大荒地村9.7公里外的昌邑区桦皮厂镇,也成了该村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的“受益者”。
肥沃的黑土是大自然的馈赠,要合理保护和利用。2011年,大荒地村剥离30厘米厚的表土,约30万立方米黑土,全部用在了桦皮厂镇土地整理项目上,对该项目578公顷新增耕地实施部分低产田改造,使整理项目耕地等级从十一级提升到十级,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都因此大幅提升。
“不能光种地不养地,也不能光用地不管地啊。”刘延东说,“城镇化再着急,也要表土剥离。”来到大荒地村,最吸引人的要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有机米生产基地、智能日光温室。大荒地村发展为农业现代化与就地城镇化同步推进的“明星村”,得益于黑土地的合理保护和使用。
近年来,大荒地村对建设占用耕地的表土全部实施了剥离操作,黑土地管出了成效。目前,大荒地村已完成土壤剥离150公顷,剥离土方量100万立方米。所剥离表土异地利用,建设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公顷,高标准农田生产基地500公顷,智能日光温室10公顷,复垦面积达100公顷。
“利用表土剥离技术来实施土地复垦已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具有节省工程投资,增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巨大价值。”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吉林省政协委员窦森多次呼吁通过表土剥离对黑土资源进行保护利用。
截至目前,作为全国较早推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的省份,吉林省半数以上县市都开展了这项工作,累计实施项目近百个,剥离耕作层土壤面积超过20万亩,剥离土方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使得3万多亩优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得以保留。
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既改善土壤质量又保护生态环境
春耕正忙,这里种地的人多少有这样的感触:有机肥用量减少,盲目加大化肥的施用量,结果黑土地越来越板结,地力下降日益严重。这样的土地,怎能让粮食增产呢?
记者在松原市乾安县美字村的田里,见到种粮大户袁春雨在认真地看着手机。“农信通,一次性施肥氮磷钾的用量……”手机屏上显示了一条来自“12582”的短信。今年春耕,乾安县农业部门开通了“12582”手机服务查询系统,为农民提供化肥配方指导信息。
黑土地要保护,粮食又要增产。
为此,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在不增加化肥投资的前提下,调整化肥氮、磷、钾的比例,能够起到增产增收的作用,提高肥料利用率5%,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王剑峰介绍说,“到2020年,吉林将力争实现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据悉,吉林省从2004年就开始大规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目前,全省已有超过8万农户享受到这项服务,今年试点县市达到28个,预计到2017年将实现省内所有县市全覆盖。
科学施肥、保护黑土地的理念,逐渐融入农民的田间地头。
德惠市惠发街道周家村的田地里,人们忙着用小车往地里运送粪肥。“这些肥料都是用禽畜粪便发酵成的有机肥。”地头上,德惠市隽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理事长隽洪介绍起他的循环农业。
以有机肥替代化肥,被认为是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此举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榆树市五棵树镇种粮大户陈卓认准了这个理儿,今年备耕有了个大举动——在流转的584公顷土地上大面积使用一种新型有机复合肥。
这个肥一吨卖3000多元钱,比普通肥贵200多元,主要作用是缓解土壤板结。“用了两三年,土壤里又出现了蚯蚓”,陈卓抓起一把灰黑色的小颗粒说。
从探索保护性耕作、防止水土流失,到提升有机质、农田防护林、污染防治等黑土地保护治理办法,守护黑土的人们一直在努力,而春耕,只是个开始。